中澳非对称性贸易困扰中国铁矿石谈判
中国钢铁新闻网 10-05-07 阅读数:
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家具玩具制品,2009年合计进口184.6亿美元,占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4.6%。除上述产品外,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运输设备等也为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HS类),其中运输设备全年进口增长60.8%,为进口增长**快的产品。与出口表现不同的是,澳自中国进口受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多种进口产品均出现程度不同地下降。但总体看来,澳进口下降趋势有所减缓。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澳大利亚从中国大量进口的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机电产品是中国对澳**大出口商品。虽然中国凭借其劳动力低廉的成本优势在这些领域占据澳大利亚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此类产品的特点是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替代性较强,消费刚性小。而且目前随着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在此类商品的**高端研发能力,牢牢把持着澳大利亚的高端产品市场。此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周边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并伴随这些国家制造能力的提升,其产品在澳大利亚市场上也显示出了出较强的竞争潜力。
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资源类商品难以替代
矿产品一直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2009年出口额为24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3.4%。贱金属及制品是澳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21.2亿美元,增长58.3%,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4%。纺织原料是澳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商品,出口额12.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1%。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除总体出口增幅有所下降外,铁矿砂等主要出口商品仍保持稳定增长,而以铜、铝、钢铁等为主的金属制品出口增幅甚至高于金融危机发生之前。
矿产品中,铁矿石在澳对华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占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份额的一半以上。日本、韩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需求量也很大,占澳大利亚铁矿类产品出口份额的40%。另外,亚洲很多国家如今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它们也构成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潜在出口市场。铁矿石的消费与经济关系直接挂钩,而且目前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采用长流程工艺生产钢材,这使得铁矿石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种很强的刚性消费品。
虽然从总体来看,全球铁矿石储量较为丰富,但对铁矿石生产却处于较为集中的态势。全球铁矿石产量主要集中在两拓与巴西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手中,这使得该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寡头垄断。对于矿商来讲,其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来间接控制铁矿石价格。目前,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但其成交量仍然不断扩大。澳大利亚铁矿石的出口前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较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