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实例:叫板厂家 陶瓷商思变却失利
张润生 09-07-24 阅读数:
快速复制团队
在人员安排上,老王借鉴了A品牌的操作模式。他先把负责A品牌的店长调到B品牌做品牌经理;随后将招收新的业务人员派到A品牌店面里学习,之后编组成B品牌的零售、家装和小区推广部门,而各个部门的经理则由原A品牌的人员组成。
按照王老板的设计,不出一年,B品牌就可以在区域内形成以杭州为核心,以宁波、嘉兴、湖州为补充的强势品牌格局。
【点评】
王老板决心把B品牌塑造成为高端瓷砖品牌,看似理由十足,但是他的分析里参杂了太多的主观臆断和一厢情愿。
1.就渠道结构上来讲,虽然王老板和分销商都属于高端渠道,具有运作高端品牌的市场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属于A品牌的经验,王老板及其网络只是这些经验的执行者。执行者的理解永远是片面的,不可能懂得决策者复杂而理性的深层次思考。现在由王老板作为决策者来操B品牌,和以前的角色大不相同。
2.就产品结构而论,王老板的网络多追求短期利益,不需要一个高端品牌与A品牌抗衡,他们要的是能与A品牌搭配的中低档产品,以扩大销量。所以,运作B品牌,他们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并无打持久战的决心。一旦遭受阶段性失败,分销商的离心倾向就会自动增强。
3.产品定位是基于产品自身特征衍生出来,不是渠道商可以主观强加的。王老板把B产品定位于高端,前提条件就是产品本身具有做成高端产品的潜质,这是基础。
但是,B品牌的主业卫浴产品是中低端品牌,瓷砖产品由于技术、原料等各方面的原因,只能定位于中低档。而王老板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他知道,当初A品牌刚入市场时,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却一样成了高端品牌,纯粹是因为当年陶瓷品紧缺、广告拉动有效。这让他认为,产品本身并不是**要素,因为顾客不够专业,品牌形象决定了他们的购买。殊不知,产品问题是潜藏着的猛兽,一旦爆发很难收拾。
4.再来看看王老板的品牌情节。
以往经验告诉王老板,广告宣传=品牌,品牌就是有钱人的玩具,只要有钱烧,品牌就有了。
★这种经验未必对新品牌有用:瓷砖行业是顾客群体狭窄的行业,传播途径主要靠口碑。在市场推广期,广告宣传是需要,但不一定要大张旗鼓。
★A品牌常年大投入,是因为品牌的多年积累已经让其从狭窄行业里跳出来,变成大众认可的品牌,而这些投入相对于其庞大的销售量来讲只是九牛一毛。而王老板却投了血本。
不难看出,王老板将B品牌定位于高端,着实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