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的全球化战略
中国经济时报 10-08-09 阅读数:
“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创新精神相近,合并后的公司管理团队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我坚信,我们携手将成为全球**的企业,共同开创一个成功的未来。”在CIFA公司董事长Ferrari先生的办公室里,赫然挂着“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汉字条幅,尽管他本人对汉语并不熟悉,但是他被以“诚信、创新”为核心理念的中联文化深深折服。
中联重科企业文化理念以其博大厚重、兼容并蓄的力量,广泛契合企业全球化发展之需要;于员工而言,就是认同、践行此文化并成为大家共同的承诺;于客户而言,产品的吸引力不仅来自质量和技术,更是来自所蕴含的文化;于被并购的企业而言,此文化和愿景的向往,成为加盟中联重科的**大理由。而中联重科这种注重以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为基础,以无形资产激活有形资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事例与协同,使先后加盟中联重科的企业均重新焕发生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被誉为重组并购的“中联模式”。
事业部制运行的“中联模式”:一个跨国企业的成功蜕变
一个成熟的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需要一个高效的管控模式。目前许多国外较大的联合公司所采用的组织形式,是192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的“斯隆模型”,也就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这是一种高度(层)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较适用于规模庞大,品种繁多,技术复杂的大型企业。 2005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出现了下滑,中联重科内部由于产业链逐步完善,原有的运行体系逐渐不适应已有的规模,运行效率变低。同时,随着以“专业化、股份化、国际化”为方向的“裂变—聚变”发展战略的确立实施,中联重科居安思危,敏锐洞察到企业既有的管控体系可能难以适应未来需要,亟待上马新的架构与流程。
一方面,原有的业务单元格局不足以支撑新战略的实施。中联重科当时有13大系列产品,每个业务单元是成本中心,整体是利润中心,这样一个全系列产品架构,对内各环节的成本分配经常较难厘清,对外合作时不易顺利对接。另一方面,按照公司十一五规划制定的三年实现连环跳、跃上新台阶的发展目标要求,必须对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进行科学调整。
经过集体酝酿研究,中联重科调整了经营战略,打破原有的业务单元格局,启动了流程再造,全面推行以产品及相关系列产品组团、集中决策、专业化经营的事业部制运行模式,并形成了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凭借着博厚东方文化、深邃数理思想的融合与经年孜孜探求的努力,事业部制这一舶来品在中联重科得以深植、融通与创新。
中联重科新管控模式的鲜明特色是在自律的前提下,推行信任、分层、制度管理。经过组织再造,中联重科形成了清晰的点(CEO)、线(总部各职能管理线)、面(若干个经营单元)经营层次,并构建了相应的公司基本宪章、公司基本制度和各事业部操作细则三个层次的制度体系,各职能部门、事业部按照公司“50字”管控方针各司其职,达到了管理流程规范高效有序,组织体系讲求效率、协作、和谐。
“50字”方针包括三个层面,其中,公司整体的管控思路是“点控线、线联面、线面贯通、点面互动”。
CEO作为中联重科经营管理的基本点,其上有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其下有高级总裁、副总裁、总监和总裁助理组成的高层管理团队,在CEO统一部署下分管职能部门,形成明确的经营管理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