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门出口又遇尴尬
亚太家居 10-07-16 阅读数:
因此,外商的压价与企业的竞相“拼价”一定程度上削薄了外贸的整体利润,让企业有苦难言。
其四,自身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松懈。“中国有些木门工厂的生产现场,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相当乱的。”笔者在许多生产现场采访时常有此感叹。行业发展至今,许多厂家的技术工艺处理、加工能力、回收处理能力虽有提升但整体仍然不高,特别是现场成本管理与控制,如何做到**优化,难倒了许多老板。一位企业老板讲到,我们目前的生产极其粗放,材料浪费严重,国外企业生产现场,机械化程度高,流程清晰、严密,手机一样大小的材料都能“编码”进入下一道工序,而在国内往往就成为废料。
其五,汇率的浮动。目前,国内大部分木门企业无直接出口权,一般通过外贸公司进行出口操作(木门退税率约9%,家具13%),至于以哪种方式汇款、结算,不同企业也有差异。南方一木门企业老板表示,自己坚持以人民币结算,全额到账才发货,这是比较稳妥的结算方式,避免汇率波动(如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如果这类风险规避得不好,或结算方式不科学,就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出口型木门企业,未来2-3年应对路径尽管当前我国木门出口份额不大,仅占总产值的7%(我国木门行业产值2009年达600亿元),但出口对一部分外销为主的企业以及整个行业的提升与产业升级而言,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出口型木门企业在未来几年,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花70%的精力,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一套实木复合门,一般要经历“木材采购—干燥等工艺处理—初级加工—精加工—生产组装—(油漆)—包装”等环节,如果能在保持品质的前提下,每一个控制环节节约5元,那么一套门就可以节约一个不小的数目,以月产计算基数则更大。所以大工厂出口产品在没有品牌溢价的情况下,控制单位产品成本,是提高整体利润的不二法则。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家木门企业去年大扩张,在越南设立了第四个分厂,但由于技术主管、熟练工人紧缺,往往是在工厂内部“胳膊往大腿上输血”,因此造成了生产管理、成本控制上的混乱,造成了质量不稳定、客户投诉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