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中国钛白产业的三大出路
互联网 09-09-11 阅读数: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举例说,2007年钛白粉总产量达到100万吨,其中氯化法钛白粉1.12万吨,约占总量的1%,而99%的钛白粉是依靠硫酸法生产的。当前,氯化法钛白生产的产能为1.5万吨,而我们总的生产能力是150万吨,1.5万吨占150万吨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这两组数据都说明我国氯化法生产的产能占有率是很低的,近几年内也不会有多大程度改观。当我们的钛白企业真正地掌握高新技术、有能力很好地消化国际上氯化法的生产工艺的时候,氯化法生产工艺的优势才会真正地凸显出来。毕胜强调说,尽管现在国外很多国家都以氯化法生产为主,它是国际上钛白工业总体发展趋势,但这个发展趋势在我国有着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约,氯化法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硫酸法大不一样,其流程较之硫酸法虽然要简单得多,但其生产装备、材质要求非常高,生产的技术要求也比硫酸法高得多,它是需要更多技术含量的,而我们绝大多数钛白企业缺的就是这种技术含量。由于关键技术难以引进,而自我开发又无实质性进展,是氯化工艺未能在我国推广的重要原因。虽然国外基本是以氯化法生产为主,而当前我们的核心技术跟国外有较大的差距,我们想将核心技术引进却引不进来,想自己开发这方面的技术也暂时没能有多大进展,这决定于技术基础。可以这么说,现在我们钛白行业大规模使用氯化法生产的时机还未到来,我们都看到了,目前国内唯有锦州一家企业进行氯化法生产,氯化工艺的发展道路在国内还很漫长。氯化法生产确实有很多优势,但现在鼓励氯化法生产却很难实施,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起决定性的还是生产技术跟不上,技术指标达不到相应的要求,现在单纯地鼓励氯化法生产还难以具体落实。当然等我们钛白企业的技术力量达到了,氯化法工艺必然会在这些企业里迅速发展扩大,从而将国内整个钛白行业引向一个豁然开朗的广阔天地。
氯化法工艺是我国钛白企业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快速立足脚跟的护身武器,需要得到业界的关注与支持。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的钛白企业若想赶上时代潮流、去使用当今**先进的钛白生产工艺,就得**取得相应的资格与条件,用毕胜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不断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与品牌形象,这样才能在众多的同行企业对手中脱颖而出,就算今后遭遇更大的经济危机,也能有强劲的实力规避风险,化险为夷。
姚恒平:提升竞争力方能尽早摆脱危机
国内钛白粉行业的发展状况一直受到业界的特别关注,它的发展一波三折显然扣动着无数钛白人的神经。由于受宏观政策调整,金融危机引发的下游需求不足和国内产能持续扩张以及产品同质化竞争恶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08年中国钛白粉行业在近十年连续高速增长后出现了重大转折,各项经济指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种恶性下滑状况的影响一直延伸到了今年上半年的钛白粉行业。进入2009年第三季度,我们通过钛白粉下游应用领域的陆续回暖可以感觉到,当前经济危机的负面因子在明显减弱,起码已远远没有去年那样的强势影响了,那么我们的钛白粉行业是不是就要全面复苏了呢?对此,江苏太白集团副董事长、中涂协副理事长、钛白粉行业分会理事长姚恒平先生在接受中国钛白网采访时指出,今年钛白行业的整体状况比去年好,这是一个好的势头,但今年的钛白行业运营状况仍然很难超过前年的水平,以**近几个月的艰难回暖情形来判断钛白行业已经走出低谷为时尚早。毕竟,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钛白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还没有结束。自3月份中旬以来,国内钛白粉市场出现的产销两旺情况是在经历了相对较长时间的市场低迷之后的阶段性反弹以及生产、流通等环节去库存化的表现。出口的增加则是国外许多工厂还没有完全恢复开工率或者生产成本等负荷仍然很重。尽管今年夏季出现了几次钛白粉提价的浪潮,但这并非说明钛白行业的风险期已过,毕竟从全球来看,钛白粉行业的生态环境还没有显著恢复。既然整体局势是这样,我们国内的钛白粉行业动态自然也要受大环境影响,至于我们的钛白粉行业什么时候能够全线复苏,现在还不好准确地预测。但是钛白产业肯定会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而逐渐复苏,这是必然的规律,而我们国内的钛白行业若想尽早摆脱危机,大力提升竞争力属于比较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