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涂膜发白现象病因分析
江苏防水网 09-09-08 阅读数: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及仪器
原料: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防结皮剂、防沉剂、短油醇酸树脂、滑石粉、真溶剂、固化剂、稀释剂等。仪器:GFJ-014型高速分散机及配套设备、分散罐;JS
-ANTEWEN 型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Qua2Nix1500型测厚仪;日本 M
INOLTA公司生产的CM-508D型分光测色计等。 2.2 聚氨酯透明底漆的制备
按一定比例依次投入短油醇酸树脂、助剂、溶剂,中速分散10min;再在低速分散下加入滑石粉,高速分散15min;加入稀释剂调黏度,得到聚氨酯涂料的含羟基组分;按基漆∶固化剂∶稀释剂
=1∶0.5∶0. 4~0.6的质量比调制涂料。 3 结果与讨论
3.1 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不同温度与湿度条件下的PU透明底漆涂膜照片如图1所示。图A~F的实验条件分别为:A低温高湿(8℃,80%);B低温低湿(8℃,30%);C中温高湿(22℃,80%);D中温低湿(22℃,30%);E
高温高湿(36℃,80%);F高温低湿(36℃,30%)。图1所示的6个图中,A为漆膜干燥1h后封闭之处,b为漆膜干燥 2.5h后封闭之处。
由图1可见,不管是低温、中温还是高温区,同一温度条件下,湿度越低,发白现象越明显。这一结论与“湿度越大越易出现发白现象”的习惯性说法是不一致的。得出“湿度越大越易出现发白现象”结论的前提是,由于溶剂挥发吸热,使其膜面周围温度下降,湿气凝结于湿膜面上使膜面变白。这就表明,在上述所提的涂装养护环境中,涂膜发白现象并非湿气在涂膜上的凝结所引起。
从图1还可看出,在高湿区(80%),随着温度的升高,涂膜发白程度不断加剧。在低湿区(30%),随着温度的升高,涂膜发白的程度差别与变化趋势均不太明显:当温度从低温(8℃)升高至中温(22℃)时,涂膜发白程度加剧;但当温度从中温(22℃)继续升高至高温(36℃)时,涂膜发白的程度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