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原因及防治
中国防水材料网 09-09-07 阅读数:
2 防治途径 如上所述,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是来源于沥青膜从集料表面的
剥离,其条件是水分介入到沥青与集料界面上,改变了沥青、集料与水分的关系所造成的。那么,预防水损害的关键就是要通
过三个途径来解决:①防止或减少水分进入沥青混合料内部,不致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中去;②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提高集料之间的粘结力;③防治路面开裂,水分下渗。
1、针对**个途径,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是**主要的因素,尤其是减小空隙率。但是,这是有一定限度的。对普通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来说,粗集料基本上是悬浮在沥青砂浆中的,空隙率小于检限空隙率(一般为2%-4%)时,沥青在夏季受热膨胀时无适
当的空隙可去,便容易上浮(泛油),混合料产生推拥、车辙等流 动性变形。 现在的问题是沥青混合料的空隙往往较大,提供了水分得以
在沥青混合料内部存在的地方。就我国目前大部分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而言,空隙率大的有两个层次:1.**是抗滑表层,为了抗滑对表面结构深度的需要,不得
不将空隙率增大到4%-8%,不管下多大雨,沥青混合料内部总是 被水浸泡着,这是现在抗滑表层级配的致命缺点。解决抗滑性能
要求与水稳定性矛盾的一个方法是,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结构,SMA是有沥青玛蹄脂充间断级配的碎石骨架组成的
混合料。由于间断级配的碎石骨架在表面形成大的空隙,构造深度大,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同时由于沥青玛蹄脂的充分填充,沥
青混合料内部的空隙率又很小(2%-4%)。SMA基本上不透水的
优点,可使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样的问题还发生在底面层,现在普遍将下面层设计为空隙率较大的Ⅱ型沥青
混合料,如AC-25或AC-30Ⅱ型是目前较多采用的结构。中面层
则多为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尽管水分较难从上面层进入路面,但实际上总有少量渗入,有时路面有了裂缝,进水就不可避
免,更何况水分也会从基层上升进入沥青混合料中。尤其是冬季
发生冰冻的过程中,水分通过毛细作用向上聚积,待到春融季节,融化的过量水分自然地滞留在底面层混合料的空隙中。Ⅱ型
沥青混合料的孔隙水在长期的交通荷载作用下,动水压力对沥青膜与集料的粘附性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所以,实际上沥青路面
的水损害破坏很多是从下面层破坏开始的。我们看到表面层出现
松散、坑槽,其实下面层早就已经松散了。从路面表面有局部密集裂缝的地方开挖,经常可以看见,底面层的沥青混合料已经是石料归石料、沥青归沥青,分得
清清楚楚了,这就是春融季节经常出现大面积坑槽破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