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建筑:喜忧参半
互联网 09-09-07 阅读数:
浙江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胡先生告诉记者,国外还普遍流行一种名为“BEMS”的软件节能方案。
若一家五星级酒店使用这种带软件的管理后,每层楼的空调、电视和灯光的耗电量都有详细记录,业主可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核对每个月用电情况,并作及时管理。
“很多时候,耗电的原因不是设备,而是管理上的漏洞。如果10月份比9月份多用电,业主就能知道是哪里多用了。而且,在软件的控制下,如果发现酒店的能量供给充足,还能把制冷的3台冷冻泵、3台冷水机组关掉1到2台。”
更为普遍的应用叫做“合同能源管理”。它的实质是,项目前期投资由节能服务公司支付并享有所有权;待项目运行后,在节省下来的电费里,业主方与节能服务公司分成。按照惯例,节能服务公司分得七成的收益,并在合同履约期(一般是十年)结束后,将设备赠送给业主。
不过,现在不少企业的决策者在众多能源管理公司中也很难选择。由于节能改造行业突然热了起来,我国上千家公司都号称自己是节能企业。但大部分的服务只关注空调、照明等很窄的领域,不能提供整体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而且,这类改造的前期投入和后期效应到底如何,业主心里也没底。这为节能改造带来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