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牵线 淄博陶瓷走进中南海
互联网 09-08-04 阅读数:
日式餐具进北京饭店
张守智与淄博陶瓷之缘,应该追溯到1978年,那时他是中央工艺美院的老师,在淄博办山东省陶瓷培训班,教授关于陶瓷工艺方面的知识。张守智说:“1978年到淄博就接到北京饭店的电话,说是有任务让我赶紧回北京,当时是郭沫若负责中日友好关系,希望把‘和式’餐厅恢复起来。”从这时候起,张守智就向北京推荐了淄博的瓷器。他说:“日本餐具不同于中国餐具,是多材质的组合,并且多风格多造型,刚好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一批工程师,利用山东的原料搞了很多新材质,这在中国日用陶瓷产区中是亮点,完全可以搞好这项任务。”张守智便与淄博几个制瓷厂的领导商量此事,他们都非常同意这件事,于是在培训班的基础上,再加上各厂骨干共同来完成国家中日友好协会的日式餐具。
不久,一批样品被带到北京,让北京饭店的人看。在这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张守智说:“在研究所(淄博硅酸盐研究所,现硅苑科技)的实验室里看到墙角的纸箱里有被扔弃的盘子和杯子是普黄、普钕的,颜色没有其他的亮,比较含蓄,本是科研中淘汰的。但是,我也让一并带到了北京,没想到和其他产品一样摆到北京饭店,饭店的人看了以后,感觉样式丰富了而且很协调,这样就很快定下来用山东的瓷器了。”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比较严峻,之前对日式餐具没有经验,对器皿结构也不清楚。为了了解日式餐具,他们请到了东风市场的师傅给他们上课,讲解日式餐具的品种和结构,到崇安门老楼捡到日式餐具作参考,回到淄博18天就搞出了样品。到了北京,几乎没有修改,一次通过就又回去投产了,可见淄博的日用陶瓷深受北京饭店的欣赏。这样很顺利地拿下了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