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牵线 淄博陶瓷走进中南海

互联网 09-08-04  阅读数:

    淄博,是闻名遐迩的“江北瓷都”,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目前,淄博已成为全国陶瓷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陶瓷产区,其中淄博的日用瓷更是走进中南海,成为国宴**瓷、国家礼品瓷。     2008年7月9日,淄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慧晏同志在山东省陶瓷公司调研时,明确提出努力打造“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今年9月6日-9日,将在淄博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九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暨世界陶瓷采购大会·第八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淄博陶瓷将迎来又一次盛典。淄博陶瓷是如何走进中南海,经过了哪些发展历程?淄博有哪些久负盛名的陶瓷产品?请随记者一起回到那段难忘的历史中。

    淄博陶瓷源远流长

    早年,博山山头曾有一座窑神庙,窑神庙大殿庄严肃穆,大殿前刻有一副对联:“范金合土另铸五行补造化,食德饮和俎豆千载拜冕旒”。人们以虔诚的心情,企盼着“窑神”把高质量的陶瓷产品赐给终年劳作的窑工。唐代的黑釉瓷曾盛极一时,宋代的雨点釉、茶叶末釉著称于世,但在解放前,淄博的陶瓷业却处在支离破碎奄奄一息的悲惨境地。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淄博立足创新、开创了陶瓷发展的新局面,制瓷水平大幅度提高。陶瓷产品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进入了中南海,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用瓷,进入人民大会堂,进入钓鱼台国宾馆。20世纪末,由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贻谟等人设计开发的“中华龙”茶餐具等成为国宴**瓷、国家礼品瓷。

    上世纪70年代,从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带去了淄博陶瓷艺人刻制的金日成主席人像刻瓷盘后,淄博陶瓷艺术家马林、冯乃藻、冯乃江、张明文、李梓源等人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部等部门制作了大批礼品,曾赠送过泰国国王、英国首相、美国众、参两院、尼日利亚总统等,作品有立粉彩陶“竹鸡”座盘、“宝琴”台灯等。淄博陶瓷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漂洋过海,为友好国家元首和人民带去深厚的情谊。

    一直以来淄博陶瓷随着国家领导人漂洋过海,可以说淄博陶瓷“当代国窑”之称当之无愧。而在这之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为淄博陶瓷与中南海的联系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是他,将淄博陶瓷引入北京,是他,将淄博陶瓷一步步引进北京饭店、中南海。他就是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教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的张守智。日前,记者采访了他,他讲述了当年淄博陶瓷进京的故事。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