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玻璃资源整合 以外销促内销
互联网 09-06-05 阅读数:
肖文范:实际上企业的战略思考要基于对市场的分析。当时(90年代初)国内外的汽车拥有量相差悬殊。
美国汽车保有量占全球机动车保有量的1/4以上,1997年人口为2.8亿,汽车保有量达到1.6亿辆,而同在1997年,我国机动车总保有量为3468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446万辆。你看,外面的天有多大!所以当时我们的董清世先生(现任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当时就坚信一定要走出去。 在**初进入海外市场,并开始立足之后,我们看着市场扩大后就会选择经销商了,然后自己设办事处,然后进一步发展我们就在那边购置办公设施,开设分公司并招聘当地员工。
选择经销商实际上很重要,为什么重要?你选择的经销商必须和你的志向是一样得远大:你可能已开始期待销售十个货柜就很高兴了,这也是当时经销商的水平,但是到了后来,你的目标就会变大,而你选择的经销商可能没有这个能力或者胆略跟着你扩张。所以对经销商的选择和培育等这些工作环节是信义在海外成功的**主要的因素之一。到现在我们在海外有这么大的销量,经销商能够配得上;我们希望经销商除了跟我们同步外,还有自身利益的开拓能力,即供应商不仅仅是依赖某一两个供应商。我们若要翻过近15年来海外销售经历的话,其实经销商的名单一直在变化着。我们选择经销商不是纯粹从可信赖性角度看,而是用一种市场化的思维模式来做事。出发点一定要正。按照市城运作规律去操作,不要有感情成份,这样双方都能够做得更好。
另外一个前提条件还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去就要像海外企业走到中国来一样,一定要实施本地化,要融入当地的文化,要聘请当地的人才,不能只局限于小圈子。我们也借助一些中国企业成败的教训,这促使信义走出去开阔眼界的时候也开阔心胸,锻炼了能够包容的能力,**基本的是要能够包容各种文化的差异。你看我们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地的分公司,外面都是请本土人士担任我们的总经理。这样可能一开始不适应,但是很快你会强烈感受到,这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格局。国外的管理文化和中国可能不一样,在中国可能是老板**大,老板说了算;在国外是谁对就听谁的,对此我们很快接受了,一定要听市场的,听客户的。这方面我们的适应性很强,也可能与国内沿海城市企业一开始就比较接纳这种企业运作(尤其销售环节)模式有关。
记者:现在信义在海外经销商的网络结构是怎样的?自己铺设多少比例的终端渠道?
肖文范:现在有一个理念叫做经销商整合、市场整合。中国的产品外销一般都做到批发经营,实际上利润**大化的是在终端零售。所以真正能够做到终端零售这个环节,都是当地很有实力的企业,基本上也都被垄断了--因为他们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机制很快。对此我们就会区别对待,有些地方我们有优势,我们就会涉足于这个终端零售。比如香港市场,香港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海外市场,我们自己在终端零售上就投入很大,还会提供安装保养等服务;但在像德国、美国、加拿大这些国家,模式可能就是批发经营了,终端零售也可能会有但比例较小。但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在终端零售上面有所建树,这不单单是对利润**大化有益处,另外对整个市场的稳定性也有极大的意义。
另外,我们也已经进入了全球性的批发商采购体系,也包括像沃尔玛这种大卖场。我们还有一些当地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我们的经销商网络是分层次的,同时我们也着眼全球化,我们还会努力去接近终端客户,譬如自己批发、零售、安装,这是我们**终追求的一个目标。
记者:你们和各个层次、级别的经销商合作,不会造成到合作伙伴之间有冲突,比如串货什么的?
肖文范:国外的法制观念可能强一些,我们如果指定了某经销商的销售范围,它不会突破;它如果要突破,也会事先通知你。串货的事情在国外较少发生。
另外,我们也在不断地取舍,不断地整合。如果我们觉得对市场更有好处,我们可能会整合一下(经销商网络),或者会分化一下。,过去是依赖当地的销售代理,现在我们在海外已经有自己的分公司,我们可以每个礼拜都会实地拜访,看看销况如何,可以走访用户对我们玻璃的反馈,我们就有了"遥控"的能力。
记者:贴牌生产也是中国很多的零配件供应商产品走出国门的重要渠道,你们怎么看这个方法?
肖文范:这个现象特别在珠三角尤其普遍,中国很多地区有代工的优势,又快速生产产品并扩充产能的能力,但这些企业的欠缺的是核心的技术竞争力和品牌。而一旦欠缺之后,它就会失去了持续发展下去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信义的投资方和决策层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的一点。
我们做代工也好,贴牌也好,我们在品牌和技术竞争力方面也不放弃;我们不拒绝这样的业务,但我们要把自己的品牌和竞争优势牢牢抓在手里不放。信义能够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客户和我们有双向选择权力,这就是一种砝码,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我们还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里面。在**初的时候,并非因为你是信义的品牌人家就选择你的产品;要配合品牌的树立,自己一定要有一些核心的优势。我们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技术实现的程度要比同行高很多,这就是我们的独特性之一;另外,我们并不仅仅是生产玻璃,连带的很多附件我们都生产,这在同行也比较少。我们在十年前就投资了这些相关产业,信义玻璃和玻璃的附件能够以总成件生产,这在国内可能也找不出来第二家来。实际上,支撑品牌的不是靠口号和靠老板的决心,而要靠实力,实力实际上又是一些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