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中国陶瓷业营销进化历程纪实

陶瓷周刊 09-01-08  阅读数:

  30年陶业营销进化纪实

  改革开放30年来goodfeel,在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的背景下,中国的陶瓷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中国陶瓷行业在新技术引进、生产水平、自主创新、产品类型、出口贸易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转折性的变化。伴随着中国陶瓷行业发展与进步的陶瓷行业的营销,也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三十年,无数营销策划人士在中国陶瓷行业营销发展历程中添加了自己墨浓彩重的一笔。

  30年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有如沧海一粟,但这30年的变革洗礼,对于中国的陶瓷行业来说却将历久弥新。从供不应求的坐销时代到站销时代,从走销时代到跑销时代,再到今天百花齐放的竞销时代……中国陶瓷行业的营销扎扎实实的走过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坐销时代供不应求

  1978年改革开放后,伴随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陶瓷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当时而言,建陶产品在但是还是一种高档耐用的消费品,绝大部分应用于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和一些公共建筑,普通消费者是无力消费墙地砖产品的。

  80年代初期以前,把我国的建陶市场都可以叫完全的卖方市场一点都不为过,“产品供不应求。那时,想买瓷砖还得千方百计托熟人,找关系走后门,批条子才能买得到。”回想起以前买陶瓷的经历,张大爷情不自禁地感慨。

  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形成了各种建材及装饰材料庞大的市场需求,大中型城市开始出现专业的建材市场。在终端市场,建陶产品的展示还极其简单,除了一些A字架和斜板展示外,不少商家还将瓷砖产品按照图案拼贴好,直接摆放在店面的空地上销售。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使各地建材市场的生意红红火火,建陶产品的销售也是异常火爆,继而促进了建材市场的发展。

  80年代,佛陶属下某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条生产线,当时产品一出来就供不应求,只要能做出产品就能赚钱。该厂只用两年时间就把全部投资都收回了。所以当时的人们总是说:“印陶瓷就像印钞票”。当时开发出1个产品可以卖3~5年,研发的1个产品不仅可以赚回投资成本,还能赚钱。

  当时依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建陶企业,其销售模式基本上是坐等客户上门来买货。所以,在那个时代,营销的概念对我国陶瓷行业严格来讲还算是一个空白,那种“守株待兔”方式的买卖,如果硬要附上一个类营销的名词,我们不妨大胆地称之为“坐销”。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