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严重 清远陶瓷遭遇尴尬
互联网 08-10-31 阅读数:
毁誉参半的“清远现象”
在广东省政府一直大力推进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工业向省内山区和两翼转移的过程中,清远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样板。目睹由于外延的急剧扩张而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一些媒体甚至将其称之为“清远现象”。
面对这样一个褒贬参半的称号,当地政府似乎并不避讳,在欣然接受的同时又不忘从另外的角度赋予其新的内涵。
3月8日,在清远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清远市市长陈家记介绍,海螺水泥、台湾水泥、东鹏陶瓷、新中源陶瓷、蒙娜丽莎陶瓷、圣力钢铁、大金源不锈钢、双汇食品、金德管业、毅力电子、豪美铝材、广硕鞋业等一批**大企业和大项目先后落户清远。
陈家记在报告中同时还承认,伴随“清远现象”的还有越来越多的“珠三角化”:“土地、能源、适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压力增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日益迫切”,“环境保护工作欠账较多,产业化发展步伐缓慢。”
“山区与珠三角相比,其环境容量更加脆弱和有限,更特殊的是它又正好位于珠三角水源地的上游,一旦造成环境的破坏,后果和影响都将会是灾难性的,”成建三认为,“广东省应该对山区产业的发展做出明确的限制性规定,而不应该再走珠三角粗放型发展经济的路子,尤其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应该具有强烈的危机感。”
成建三认为,“清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实际上是政绩观、榜样推动和经济指标多重压力下的产物。”
配套不足迁入企业面临再度外迁事实上,在清远除了“民工荒”、人才匮乏这些与珠三角具有共性的问题外,新近落户的企业还面临产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等等问题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