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刘颖睿的现代陶艺
中国陶瓷信息资源网 10-04-10 阅读数: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海涅在评论美学家莱辛的出道时曾说:他用他才气纵横的气度和极可贵的幽默网住了许多渺小的艺术家,他们象昆虫封闭在琥珀中一样,被永远地保存在莱辛的作品中。
2006年11月,陶都宜兴举行了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颁奖仪式,景德镇陶瓷学院青年陶艺家刘颖睿荣获金银铜5项大奖,成为领奖台上一颗**耀眼的新星。此刻他的思绪在何处,优美而又激扬的乐曲和人们热烈的掌声虽然他已经感受到,但心中燃起的却是另外一种声音--陶瓷出窑时候的冰裂之音在耳边不停的萦绕。这是一种心灵的声音。
刘颖睿于1998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开始以自然为审美对象进行陶艺创作。他1974年生于山东泰安,山石成为一种人格精神与力量深藏在他的血液和灵魂当中。自然的柔美和山石的凝重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刘颖睿现代陶艺欣赏
作为一名青年从艺者,刘颖睿走着一条独特的道路。他在艺术学院里授业于设计,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法则和表达技巧,在转习陶艺的开始,他未曾想走任何捷径,老老实实学习拉坯、修坯、配釉、烧窑等工艺,广泛观赏研习中外传统陶瓷艺术精品佳作,加之他对国画的热爱,这一切为他的陶瓷艺术创作打下了基础。刘颖睿没有被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成就所吞没,也没有被八五思潮以来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向西方全盘转型所诱惑,他从一开始就寻找属于他自己的陶艺道路。
刘颖睿是在宏观上汲取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精神的实质,而没有生硬照搬某个名家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所以他的陶艺作品从一开始就和传统拉开距离。我们感觉他的作品,很难直接读出某个现代大师的痕迹,并且他对自然的感受亦没有把某种具体的陶瓷艺术形式特征作为创作的题材,而是从宏观上变化无痕,吸纳百川自然之形态,创作思维属于宏观抽象式的概括思维方式。对中国自然审美精神的宏观领悟以及对审美对象的全盘把握,二者的合而为一必然产生出他陶艺作品形式和风格的独特面貌。
克莱夫.贝尔提出了“造型艺术都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家对客观对象包括自然世界的感知和创作过程,并非一个简单的模拟和复制拼合,而是再造的视觉表达的创造。在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感悟中,自然一方面成为表达的主体对象,另外一面也成为艺术形式构成的内在因素。对于刘颖睿而言,自然中的山石和花卉就是他欲表达的对象,更是构成他作品视觉张力的主要表达手段。面对如何将自然状态转化为艺术样式就成为创作中主要矛盾,他从自然对象中蜕化出来,不以具象写实外状来传达内心观念,这样他显得超然而自由,驾御自然,裁剪花卉。同时,刘颖睿在寻找适合画面结构的方式,探索一种艺术样式来生发他的审美经验,表达自我的创作意象,确立了自己的一套理性形式法则来组建他的陶艺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