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原料紧缺仍是人造板业的瓶颈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由于国内木材生产量不足和世界森林资源渐趋减少,人造板代替木材使用面愈来愈宽。近几年来,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我国人造板工业,使得木材资源供应日渐提襟见肘。

  我国林区的三剩材,次小薪材以及中小径材虽然有较好的供给量,但由于可运输半径的限制以及限载的规定,运费成本偏高,中小型人造板生产企业对此类资源深感远水不解近渴;而且作为人造板,由于其本身市场售价不高,也不可能大量使用进口材和大径级优质木材。

  面对原材料生产供应不足的巨大制约和困扼,不少专家、学者提醒,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很可能会出现两种与当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不和谐的结局:一是一些没有原材料基地和较为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的中小人造板企业,会因为原料短缺、开工不足而倒闭。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关门势必带来大批工人待岗或失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二是地方上出于保护本地区人造板企业的目的,或是忽视,甚至纵容本地区对林木的乱砍盗伐,饮鸩止渴,以牺牲刚刚成型的生态结构和社会效益的巨大代价,换取一时的地方经济利益与所谓的地方官员的GDP政绩。

  纵观人造板业,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各方关注。

  其一,必须看到这样一个实情,即目前高速增长的人造板生产能力并不是完全建立在科学论证和全面计划安排的基础之上的,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地方追求经济利益的产物,是在缺乏对市场容量进行全面考察、对原材料供应能力缺乏冷静的、准确的估计和判断就匆忙上马的结果。对这类企业应逐步做到积极调整,关停并转。这样做,既有效利用了资源,又为地方节约了资金。两全其美、越快越好。

  其二,应加大对即将上马的人造板企业准入的监管与审批力度。

  根据原材料以及市场的新情况,重新制定准入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并尽快付诸实施。

  其三,从长远计,解决我国人造板原材料供应能力不足的根本途径就是走已经倡导了多年的林板一体化之路,即有规模的人造板企业要营造起属于本企业的工业原料林,并且出手点要高,既保证高投入、高成活、高回报,又做到科学抚育、精细作业、悉心经营。

  其四,强化国内林区三剩物以及次、小薪材资源的利用。我国这方面的潜力不小,但因为生产习惯以及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综合利用率还不高。因人造板的生产与制造所需,应加大对这一方面资源的挖掘利用。

  其五,我国的地理环境多样化,山地多、丘陵多、沙地多,因此灌木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仅西北地区每年就可生产灌木条1200万吨左右,按1.6吨灌木条可生产1立方米的灌木人造板,仅此一项每年就可生产近800万立方米的灌木人造板,可为国家节约2000多万立方米的木材。

  其六,我国近年城市化进程加快,装饰装修业发展十分迅猛,每年都会因此产生大量废弃木料。这些废弃木料约有8000多万立方米,可生产人造板大约2800万立方米。如果将此项资源加以收集利用,既节约了资源,又有利于环保。

  其七,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可产生大约5亿吨农作物秸秆,若能将此利用生产人造板,也将是十分可观的原材料供应源泉。只是生产、制造成本要高一些,需要国家给予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与保证。从长远和整体看,此举对解决木材资源和农村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无疑都是大有好处的。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木业 普通商家  
联系人 dfgf  
座机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zzc8809@163.com  
其它联系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