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以企业为主体 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途径,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使我们的生态环境资源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任务艰巨,节能减排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从“十二五”的开端之年就紧上加紧,特别是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工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发展节能减排的责任主体,必须要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企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营理念、管理机制、产业结构等全方位、全过程的节能减排。

    [案据]

      1、“十一五”前四年,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3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14%,扭转了“十五”后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上升的趋势。 但是2009年三季度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回升,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一些已淘汰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能耗强度、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速度放缓甚至由降转升。大大增加了2010年的工作压力。

      2、2010年,“拉闸限电”成了许多地方政府完成节能指标的重要手段。个别地区为了完成节能指标,停产达标,甚至在冬季供暖期竟然“停止供暖”。 更为甚者,耗能排污大户在节能减排的“死任务”中毫发无损地存在着,被“误伤”的却是无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3、“十一五”期间的减排主要靠行政命令、工程减排完成,而这种方式随着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已经难以为继。

      4、约束性指标的增加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企业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

    [方案]

      1、引导与帮扶并重,下大气力转变企业发展观念。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要用**小的资源消耗换取**大的效益。如同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一样,短期行为尽管可能企业经营见效快,但对企业长期的发展有害无益。中国企业在面对节能减排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老式想法,比如认为节能减排就是节约成本,节能减排只是一种责任,改造一个节能减排项目何时才能收回成本等。这些问题无形中也制约了企业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如青岛港,我们长期坚持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管理精细型、亲情和谐型为目标,不仅在五年没有码头建设的情况下依靠挖潜实现了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港口在保持年均14.5%的速度递增下,能源单耗同比下降了3.35%。一方面加大帮扶。节能减排的突破口应放在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创新驱动转变。目前的生产技术、能源选择、资源利用率以及传统观念都在阻碍着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的步伐。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指导,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加大企业的帮扶力度,让企业知道节能减排企业可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加快企业由短期性、盲目发展向长期性、科学发展转变。

      2、规划与管理并重,督促企业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节能减排要上升为企业战略,从规划制定开始就纳入约束性管理目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清洁能源等的使用量化、步骤化、长效化。同时建立和实施有效的长效机制,从生产、操作、管理、培训等各个方面都形成闭环,使职工有标准可依,有措施可行,形成全员节能减排的大好局面。加快企业由随机节能环保向长效节能环保转变,由自发自动的节能环保向有组织有计划的节能环保转变。

      3、短平快与高精尖并重,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企业要以“确保安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缩短职工在岗时间”为主攻方向突破发展瓶颈一方面要发动职工、依靠职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以技术改造、岗位创新等形式降低企业节能减排的投入,让广大员工从工作的实际出发,依靠“短平快”的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另一方面要勇于抢占制高点,以信息化等手段为着力点,加快信息化与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融合,依靠信息化手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产品导航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山东金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普通商家  
联系人 王燕  
座机电话 15726298908  
手机号码 15726298908   
传真号码 0543-2110098  
电子邮箱 sdjinhui@126.com  
其它联系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