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强制断电”陶企全面停产陷入水生火热中
中国陶瓷网 10-12-17 阅读数:
厂房上方的标语与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基于现实基础的长效机制。‘十一五’节能减排计划怎么可能用半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谁来管我们的死活?如此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绝非科学执政、科学发展之举,已经严重背离了节能减排的美好初衷。将自身长时间不作为的成本与风险,单方面、无条件地转移到企业和职工身上,近乎不可思议,令人寒心。” 12月14日、15日,记者数次致电恩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党政要员,以求探寻个中原因,但未果。 拉闸,“十一五”减排大限将至的“撒手锏”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我国单位GDP能耗在5年内必须下降20%,而2010年底即为“十一五”大限。 今年5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其措辞之严厉几乎前所未有:“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在中央督促下,省市地方纷纷出台政策。但据记者了解,在一些地方,节能减排目标已由降低单位GDP能耗转变为降低单位GDP电力消耗,而**终演变成全国范围内的限电行动。 事实上,一刀切式的拉闸、限电已经成了不少地方完成减排任务的“撒手锏”。 针对此情况,各个行业的企业主、普通民众、网友纷纷发表看法。一位**媒体评论人士曾在其评论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大限将至,而“一票否决”利剑又高悬于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头顶上。所以,在屡屡作怪的权力的“保驾护航”下,拉闸限电假借“临时举措”或“权宜之计”名义,堂而皇之地成了节能减排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变成了政绩和“官帽”的牺牲品。 9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指出“为完成节能目标,个别地区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对生产企业轮流停电,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做法违背了节能减排的初衷,必须立即予以纠正。” 9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紧急通知》,更是明确要求各地纠正短期断电行为。通知要求各地正确处理节能减排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关键要靠工作和机制,不能靠短期的“突击行动”,不能简单拉闸限电。 11月24日,国办发出紧急通知不得为节能减排拉闸限电。当日,人民网开通了“网友举报拉闸限电”留言板。截至目前,举报、留言已超过1000条,并且已经引起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 上有禁令,下有怨言,中间又制定了细致的节能减排方案,那么何以恩平市政府仍在采取“突然袭击”式的断电停产措施? 据记者了解,在“十一五”节能减排体系中,各级政府被要求“建立健全政府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责任人。 在江门市政府办公室2008年2月3日下发的《江门市节能工作实施方案》中就明确规定:“要根据国发〔2007〕36号文中《关于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和省制订的《广东省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的主要做法和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按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励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要求,建立健全我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发挥节能政策指挥棒作用,确保实现我市‘十一五’节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