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玻璃行业的现状 期待标准突破
中国质量新闻网 10-11-26 阅读数:
标准工作寻求新突破
“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涉及各个环节的玻璃标准体系,对于提升全行业整体的标准化技术水平意义重大。”黄建斌介绍说,2001年,我国成立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初步建立起建筑用玻璃专业的标准化体系。该标准体系覆盖了玻璃行业的产品质量与检测、能源消耗、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包装、储运、使用等各个方面。
近些年来,我国玻璃行业产量和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正在从玻璃生产大国稳步向玻璃生产强国迈进,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现,生产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正逐步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
相对于国际上处于**地位的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和日本标准等,我国玻璃行业的标准在近几年通过转化、参照,已经逐步接近国际、国外标准的水平,尤其是在具体的安全指标上,已经与国外标准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线上。但在玻璃行业国际标准化领域,我国很难有大的突破。
产业升级带动质量提高
2007年,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随后又相继发布了《关于做好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平板玻璃市场准入条件》等文件,明确了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从产品质量、综合能耗和污染排放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并要求制定和完善平板玻璃质量、能耗、环保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为此,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同时修订了《平板玻璃》国家标准,将原有的《浮法玻璃》、《普通平板玻璃》、《着色玻璃》3个标准的内容融为一体,以浮法技术为基础,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其中优等品的部分指标超过欧洲EN572标准。
“未来平板玻璃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将立足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确保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淘汰质量低劣的产品,带动行业质量水平的提升,节能降耗,提高产业竞争力。”黄建斌指出,玻璃行业标准化的重点领域包括建筑用特种玻璃、安全玻璃、节能玻璃,废旧产品与废弃物综合利用,具有环保和健康功能的装饰装修玻璃材料;太阳能光伏玻璃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的研制,促进新型玻璃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建筑用玻璃光热性能及其检测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