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下乡”是否惠农?五大疑问引发思考
互联网 10-11-15 阅读数:
三、产品和售后能否做到城乡一体?
随着近几年地板企业的发展,众多企业在一、二线市场的品牌定位、价格定位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对于一个全新的农村市场来说,必须要进行重新的定位和重新的运作,而**主要的还是品质和服务。
大部分农村市场相对于城市市场来说是一个低端市场,因此,以前不少地板企业投放到农村市场的产品往往就是低端产品。“建材下乡”是企业开拓三、四级市场的有效途径,但发展三、四级市场并不意味着企业要走向低端,地板下乡也不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度。随着农村消费能力的大力提升,农村消费者有能力、更有权利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好产品,以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建材下乡”产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焦点。很多农村消费者担心,下乡产品是企业的淘汰产品,或者在服务品质上会有城乡差异。对此,企业必须要制定措施打消消费者顾虑,以实际行动实现品质与服务的城乡一体,让农村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地板一直属于低关注的耐用消费品,“三分质量、七分安装”这个概念在一、二线城市逐渐被消费者所认同,但在农村,由于地板普及率低、信息流通慢,很多农村消费者对地板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加之地板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因此现如今很多企业把售后服务做为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地板下乡在促使市场转移的同时,会很大程度上会暴露出很多售后服务的缺陷。建材下乡政策的出台,让不少企业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面对同行业的激烈的竞争,地板企业不仅要把品牌、产品展现出来,同时针对三、四线市场消费者的“服务”必定会成为抢占这块市场的关键,能够提升品牌**度和美誉度,而如果一味追求销量忽视服务,**多只会昙花一现,且会对品牌带来损害。
四、下乡产品能否“定制”?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收入已有稳步提升,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不同区域的三、四级市场消费差别依旧很大。虽然沿海一些发达的小城镇,具备个性化的高价位地板的消费能力,但国内大部分三、四级市场,则更需要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农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城市有着很大不同,邻里之间走动频繁,地板使用频率和磨损概率要比城市高得多,所以对地板的性能质量指标是个很大的考验,下乡地板的花色、光度等等都应该符合农村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不能一味贪洋求新。总而言之,谁的产品从农村市场实际出发,能满足农村消费者的实际需要,谁就会赢得农村消费者的青睐。
而现如今,大多数地板企业现有的产品线主要是面向大中城市的中高端市场,但这些产品并不适应三、四线市场的需求,因此,企业应改变由内而外的思维方式,而应由外而内进行思考。随着地板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制造成本的降低,我们的下乡企业应将这些工业化优势尽量转化到为农村消费者服务上来,进行针对化研发生产,以更符合农村使用环境、农民审美口味的产品进行下乡,而非一味在价格上做文章。因为下乡产品即使售价方面相对较低,也并不等同于该产品的品质可以降低,实际上它的要求应该更高。
五、电子商务是否能弥补渠道不足?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地板行业的电子商务必定成为一种趋势,电子商务应该可以对目前三、四线渠道上的不足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近几年来,地板卖场一个比一个装修地豪华,地板行业终端的运营成本也逐年增加,如果企业为了“建材下乡”而盲目开设三、四线市场专卖店,不量力而行的话,可能会让部分企业和经销商造成很大的压力,企业和经销商的运营成本增大了,到**后会让谁去“买单”呢?企业何不考虑借助网络来解决目前几乎空白的农村市场呢?
笔者认为,随着农村80后的成长,农村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建材下乡的电子商务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可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地板企业面向农村消费者终端不足的局面。“建材下乡”的企业可以自建网上商城或通过第三方建立的平台,将企业的产品、服务全面的展示出来,这样农村消费者可以不出家门,通过网络了解到 “下乡”的企业和产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款式、花色,了解经销商的服务和地板安装、保养等等,企业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在线下仅需做好安装和售后服务,可大大降低三、四线市场的开发运营成本。
鉴于以上思考,地板企业应该充分做好“下乡”的准备,对农村市场进行深入了解,研发出更加贴近农村市场的产品,真正把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售后保障的地板产品推荐给农村消费者。要想让农村消费者真正能够体会到“建材下乡”带来的优惠和补贴,将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必须实行严格公平的准入制度,坚持国家标准,坚持绿色环保要求,通过建立严格的品牌准入制度和经销商准入制度,建立第三方机构对“惠民”工程的有效监督,使企业的“建材下乡”工作落到实处,使农村消费者能切实体会到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