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战略规划对陶瓷行业的深远影响
互联网 10-11-09 阅读数:
2008年,国务院针对福建的特殊区位,又规划增设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地方政府将如何制订产业规划一个地方的产业战略制订必须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形成高度统一,否则,招商引资工作无疑是“千斤拨四两”。格局决定结局,定位成就地位。为了解决各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国务院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时,必须要对本地区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区域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比如: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目前经济增长深层次问题,有明确的区域定位和整体发展战略,有明晰的产业组合及布局规划,找到牵引产业集群的切入点,通过对区域经济基础、发展环境、社会文化和战略地位等关键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及区位优势等,必须通过反复的科学论证后,再确立本地区的独特地位。
国务院还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在区域定位及整体发展战略制订时,必须以“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度统一的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原则为指导,结合本区域基本情况,着眼长远,立足中期,明确区域定位及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各级地方政府在制订产业战略时,一定要分析区域产业组合及布局规划。区域的产业布局应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充分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结合区域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的战略定位和竞争影响,开展错位竞争与优势互补,合理定位,抓住机遇,引领发展,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圈的核心。专业批发市场是产业发展的轴心,也是打造区域品牌的一种法宝。发达国家及广东等沿海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前店后厂的“3小时经济圈”产业模式是一个地方发展产业集群的**佳模式。为了使“规划”落到实处,各级地方政府必须要把加强和全面推行区域营销作为区域发展经营的纲领,不断提升区域的**度和美誉度。
21世纪的城市竞争实际上是包括产业在内的全方位竞争,产业聚集必然导致城市间在资金、技术、知识和**度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城市竞争力固然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质量,但也需要外在的包装宣传。区域营销突出了城市的定位和主导产业,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区域营销是城市发展的新课题,需要各界人士(政府、商界、学界、市民等)共同参与。
边招商、边规划、边审批的“三边政策”是一个地方发展产业的天敌,也是目前制约各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时,必须要制定招商引资、产业园区规划及方案。招商引资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关系到规划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招商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咨询领域,因此招商引资规划必须根据本地区产业选择和布局,组织有关专家及人员,换位思考,精心设计项目。中国陶瓷行业未来的制高点国家战略将直接影响着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在过去的20年当中,广东佛山、潮州和福建晋江、德化等地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属于是国家战略推动的结果。
从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来看,中国陶瓷行业也将会形成七大板块的产业格局。一是以佛山总部基地为产业轴心的“珠三角”板块,它包括周边的三水、开平、顺德区等产业区(注:如果当地政府不能及时作出产业规划,专业市场不能迅速集中,佛山陶瓷产业的竞争力将会被弱化);二是以晋江为产业轴心的福建海西板块,它包括周边的潮州、德化以及台湾省等产业区;三是以淄博为产业轴心的齐鲁板块,它包括周边的临沂等产业区;四是以江西景德镇为产业轴心的华东板块,它包括周边的高安、上高、萍乡等产业区;五是以四川夹江为产业轴心的西部板块;六是以河南长葛或河北唐山为轴心的中原板块;七是以法库为轴心的东北板块。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这些产业轴心的形成除有国家战略推动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各地政府能否及时抓住产业转型的机会,尽快转变发展观念,做到科学规划、有效整合。
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商家的成本意识将会不断增强。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0年内,各地区的产业轴心一旦形成(大型批发市场),当地的制造业及各项产业配套又能及时跟上,佛山将可能要受到商流分割的威胁。因为,各地的商家进货不可能会舍近求远,在同等价格或更低价格的前提下,他们必然会选择进货距离不超过5小时的专业批发市场。因此,佛山要想保住目前在建陶的行业地位,**的出路是尽快改善市场的经营环境,把总部基地真正做实,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快寻求与各产业轴心区的地方政府进行合作,使佛山的陶瓷产业做到有序转移,科学输出品牌资源,迅速占领行业制高点。
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对于广大陶瓷企业投资者来说,在选择投资地时,一定要结合各地的产业发展规划,紧紧抓住政府打造区域品牌的有利时机,及时抢占产业制高点,借助各种优惠政策,以**小的投资获取**大的回报。这也是广大投资者立足于不败之地的一种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