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探寻陶瓷废弃物的再利用之路

互联网 10-11-03  阅读数:

    陶企的废渣“回流”之路 

    事实上,从2009年起,一场自发的“变废为宝”行动,也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佛山陶瓷企业的广泛参与。

    2009年下半年,“陶瓷冷加工装备节能降耗以及固体废料循环利用的技术与设备”模块率先在佛山市溶洲建筑陶瓷二厂示范应用,掺入60%陶瓷废渣的陶瓷砖目前已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

    “实际上我们外墙砖的陶瓷废渣掺入率**高已经达到70%,客户反映质量比原来的还好。”该厂的负责人邓先生告诉本报记者,溶洲建筑陶瓷二厂实际上从2006年年底就已经开始研发这项技术,2008年10月该项技术研发成熟,并且开始在溶洲建筑陶瓷二厂示范应用,当时掺入陶瓷废渣为40%。到了2009年下半年,这个比例达到了60%。

    据记者了解,在溶洲建筑陶瓷二厂车间后面一块巨大的场地上,从各个陶瓷厂运来的陶瓷废砖堆积成山,有些已经被机器碎成砖粉,准备重新投入生产线。

    “日进500吨”,邓先生向记者形容,溶洲每天都在吸纳大量的陶瓷废砖,其中有300吨属于自我消化,掺入外墙砖生产中。“目前我们的废渣储存量已经达到12万吨,足够3、4年使用。” 

    事实上,溶洲从2005年开始尝试将陶瓷原料中掺入废渣生产,而当时正是佛山陶企忧虑陶瓷废渣出路的高峰期。迫于环境的压力,2007年佛山陶企开始大量外迁,但对于留守佛山的企业来说,陶瓷废渣的出路仍然需要解决。

    “这几年许多陶瓷企业已经搬迁出去,即便如此,佛山每天至少也有超过1000吨的陶瓷废渣被处理至填埋场。”邓先生说。

     邓先生坦言,目前,一股陶瓷废渣的“逆流”正在业内涌动。

    “陶瓷废渣收购,**高的时候曾经达到35元/吨,大家都在抢。”邓先生表示,佛山陶企对废渣利用的热情,甚至引发业内对废渣量可能不够的担忧。

    而这一现象也得到了禅城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的证实。该人士告诉记者,陶瓷企业整治后,区内留下的企业越来越少,有些大量收购陶瓷废渣的企业甚至表达出对将来废渣量可能不够的担忧。

    实际上,废渣“逆流”的背后,是陶瓷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

    2008年,禅城陶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成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并承担起2008年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陶瓷行业清洁生产产业共性技术项目,其中的关键就是陶瓷废渣如何回收利用。

    “佛山陶瓷整体水平较高,一个工厂的废品率一般维持在5%至7%之间,如果能够用陶瓷废渣替代10%的生产原料,那么废渣的出路就不是问题。”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道。

    由此延伸的各项研发,逐渐在企业中开花。2009年4月,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举办“陶瓷抛光废渣循环利用新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在陶瓷釉面砖生产中使用18%陶瓷抛光废渣等作为原料得到专家的确认。

    华南理工大学的吴建青教授是本次鉴定会的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18%的比例对于致密的釉面砖而言已经相当高。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