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铁矿石价格体系的乱象说明了什么?

互联网 10-09-27  阅读数:

    延续了近30年的铁矿石年度定价机制**终还是瓦解了,转而代之的是季度定价机制,而与此同时,月度定价,甚至现货定价、指数定价的声音也不绝于耳,铁矿石定价周期短期化已是大势所趋。掉期交易、铁矿石期货等金融产品的逐渐盛行使得未来铁矿石价格的大起大落将成为常态。目前,纷繁复杂的定价方式充斥于全球铁矿石交易市场,其价格体系的混乱加大了钢厂对成本的控制难度,也让本已扑朔迷离的钢材市场更加令人难以捉摸。那么,当前铁矿石价格体系的乱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笔者试在此对其略做分析。铁矿石长协谈判机制始于1981年,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经谈判确定一个财政年度内的铁矿石价格,双方则依照谈定的价格在一年内执行,其他供应商与消费商均需跟随此“**价”。根据历年传统的谈判习惯,国际铁矿石市场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并分别确定亚洲价格和欧洲价格,欧洲主要以德国为用户代表,亚洲市场主要以日本为用户代表,中国在2003年开始加入铁矿石长协谈判。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定价机制,欧美日基本是协议定价,中国则存在两个市场,协议矿市场和现货矿市场,这也是导致国内铁矿石倒卖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        从近几年铁矿石长协价的变动情况看,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粗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逐渐由松转紧,铁矿石价格的波动幅度也远大于以往,中国的加入更使得每年的铁矿石谈判日益艰难。正是基于铁矿石供需格局的这种转变以及价格波动幅度的日益扩大,同时考虑到自身利益**大化的原则,在经历了近几年铁矿石年度谈判的阵痛之后,三大矿山终于在2010年打破了传统了年度定价机制,开始实行季度定价机制,并逐步推行现货定价机制。而与此同时,国际投机资金也看准了此次变革带来的机遇,纷纷推行铁矿石掉期交易、铁矿石期货等诸多金融产品,铁矿石价格金融化趋势不可避免,其价格体系愈发混乱,有可能同样沦为金融资本的玩物。        铁矿石价格长协体系崩溃的背景(纵向原因)从历史前进的步伐来看,全球钢铁产业格局的变迁必然会伴随着铁矿石定价体系的转变。在1960年以前,全球钢铁业巨头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1880年以前英国是**大钢铁产量国,1880年-1960年美国成为全球的钢铁巨头,20世纪60年代之后,亚洲国家纷纷崛起,钢铁业的发展进入苏日时代,这也是铁矿石年度定价机制始于日本的主要原因。在当时的背景下,年度定价机制对双方都有利,对主要买方来说,日本原材料资源贫乏,年度定价合同有利于稳定货源与钢厂的生产计划;而对于卖方而言,当时三大矿山也处于发展阶段,年度合同能够使其在年初就获得银行的贷款,有利于其快速发展。在日本钢铁业快速崛起的同时,中国钢铁业也在悄然发展,并在进入21世纪之后达到了一个高潮,中国迅速跃居为全球**大粗钢产量国,并且远远大于第2名至第4名的产量,截至2009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7%,占据了半壁江山。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