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国际市场烽烟滚滚 中国企业如何突围?

互联网 10-08-09  阅读数:

  以民营企业支撑起来的产业,伴随着民营企业自身的弊端其发展自然会受到限制。

  国内企业现在的状况是,普遍规模小、技术实力弱、产品档次也比较低,相关厂商争打价格战,同时LED产业内也出现了无序投资、恶性竞争等现象。从目前国内市场动态和LED产业结构分布来看,已经出现很严重的重复投资的问题。

  “我开始创业的时候资金是**大的问题,做什么都做不了,银行又不借款,我过节都是跟人家借钱,刚刚开始都是吃尽了苦头,创业开始是资金的问题,这也是创业初期的普遍现象。”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告诉记者,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资金是早期布局和发展的瓶颈。

  资金少不可怕,毕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筹措。但突破了资金瓶颈,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和市场的维护以及人才问题接踵而至。

  “管理和市场都需要人才,但现在人才都集中在一些主要城市,这就是企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全国大学里面,只有复旦有个电光专业,他们这些人才一毕业就被飞利浦欧司朗等等给抢了。”吴长江告诉《环球财经》记者,目前中国的LED照明还存在一系列其它问题,例如中国目前还没有LED灯具国家标准,只有一些地方的标准;我国本土LED灯具造型创新设计能力明显不足等,目前模仿和抄袭的较多。大功率白光LED光源的发光亮度即流明数还需提高;大功率LED光源本身的散热和延缓光衰还有技术瓶颈;大功率LED光源和大功率LED驱动IC本身的物理散热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

  除去这些自身的短板,中国的LED照明还有一座很难翻越的高山。

  “在整个LED产业链中,外延和芯片等上游领域占到了70%的利润。这意味着下游只有30%的利润,我国90%以上的LED企业要在这30%的利润里争夺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环球财经》记者,虽然我国LED产品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是在高端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这正是目前国内所有LED照明企业面临的**大问题。

  据LED产业研究机构LEDinsid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8月,中国大陆现存LED芯片生产企业仅62家,其中真正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并不多。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小功率中低端领域,大功率领域由于涉及众多技术、工艺方面的问题鲜有企业涉及。

  目前全球专利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日亚(Nichia)、美国科瑞(Cree)、德国欧司朗等巨头手中,同时,在外延片和芯片领域,美国和日本企业也处于垄断优势。

  “面对竞争犬牙交错、专利矛盾日益频发的LED市场,中国企业依然靠低价、低技术,甚至模仿发展模式打拼国际市场。一旦遭遇专利纠纷,能招架就算不错了,更不用说有还手之力了。”一位LED业内人士感慨道,在LED国际市场上,长期徘徊在低端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了专利维权的弱者。

  由于中国的LED技术水平与国外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中国的企业只能徘徊在技术门槛相对不高的低端市场。为此,中国企业也陷入了主要依靠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进行技术积累、本国企业恶性竞争的怪圈。

  如何突围?

  “未来的10至15年将会是照明产业进行重大变革的时期,”GE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亚太区总裁Jim Fisher对LED照明前景这样判断。按照这个逻辑推断,中国的LED照明也必将进行新一轮的洗牌。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