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提薪 建材业的年中命题
互联网 10-07-08 阅读数:
“被”提薪 建材业的年中命题 “安内”“攘外”双管齐下,建材企业无须犯愁
2010年的夏天,建材行业几乎听不到一条好消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央行进而披露了汇率改革的可能,而更令人犯愁的是提薪潮的出现以及随后波及到多个地方的**低工资政策普遍调整。
中国建材企业继金融危机后又一次面临考验,但这一次,出口退税、工资调整、汇率变革……这一道道考题,都来自我们自己。尤其是一直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低廉被认为是中国建材业高速发展并成为世界建材业“中心”的“核心资本”,涨薪潮涌亦令中国的建材行业在盛夏感受到来自冬天的寒意。
自己出题,自己作答,中国建材业的又一次命题大考,企业们将上交怎样的一份答卷?
“安内”方案 升级软环境 成本压力可获逐步消化
无需讳言,中国企业总体来说完全具有消化“劳动力成本一定程度上升”的能力。目前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仍然普遍地相对较低,建材行业也不例外。因此,建材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应该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但这个上升过程,一是不能太快,不能出现过大的跳跃;二是路径应有序,不能失序。因为每一个建材企业利润空间不一样,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对于工资成本上升,企业需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生产订单也有一定的周期),即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来消化工资成本上升的压力。此外,政策方面也需要有高度的技巧性:一是不能损害工人的权益,一是工资福利应有序地提高,使建材企业有承受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两个条件不具备,那么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过程就可能削弱建材企业的竞争力:一是企业生产效率没有提高,二是没有找到新的控制成本的源泉。如果这两个条件能保证,建材企业就完全有能力消化工资上升的成本。从家电、家具业的近几年成本下降过程可以看出,企业永远能找到降低成本的空间,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流程的再造或者生产资源新的配置等,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价廉物美的建材产品。
“攘外”方案 寻找新源泉 国际竞争尚有余力可为
“如果一个企业的工资水平没有上升的空间,就说明这是一个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个必然趋势。只有能够顺应这一历史趋势的企业才是有竞争力的企业。
不可否认的是,“被”提薪让建材行业的生产企业感到一定的成本压力。但就大势而言,中国建材行业正处于15-20年的工业化战略机遇期。这样的外围环境机遇,不容我们错过。
相关专家指出,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过程中,建材企业一定要保持两个**重要的优势:**是技术创新,第二是要寻找保持低成本低价格优势的新源泉。既不能再靠用压低劳动者收入的办法,也不能用破坏环境的办法来保持成本价格优势,建材企业必须要寻找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够保持中国建材业能够在未来的时期内继续保持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