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剧院:珠江畔瑰丽的钢结构艺术品
腾讯 10-07-07 阅读数:
说起广州的新地标性建筑,不得不首提的就是广州大剧院了。这座出自国际设计大师扎哈·哈迪德之手,又有全球**声学大师配合设计的建筑,历时4年半精心建设,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或许你见过它的造型,或许你感受过观演的震撼效果,但那些背后的故事,期间的小曲折,无疑为这座冰冷的建筑涂上感情的色彩。设计的力量有多大,设计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创意周刊》采访了项目代建单位———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余穗瑶,为我们揭晓大剧院背后的有趣故事。
“这是一件艺术品”
被人们称为“圆润双砾”的广州大剧院,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形象构成鲜明的对比,其主体建筑为黑白灰色调的“双砾”。如此现代前卫,是因为该建筑出自世界**设计师、有建筑“女魔头”之称的扎哈·哈迪德之手。这是她首次如此大型的建筑设计的完成,也是她在广州的**件作品。
广州大剧院:珠江畔瑰丽的钢结构艺术品
广州大剧院的设计突破了以往建筑的结构特点,外围护结构强烈的凹进凸出的不规则折面和内部大跨度、大悬挑、倾斜的剪力墙柱形成复杂的不规则建筑空间。其不规则、不对称的结构为大剧院带来不少趣事:作为公共空间的清水混凝土架空层“还地于民”的做法吸引了不少游人,剧院中全部是斜梁斜板的设计却大大冲击了习惯“方方正正”建筑的人们。余穗瑶说:“曾有老人家跟我说:‘怎么在这里会觉得晕呢?’,有可能因为架空层斜柱造成的错觉。”老人家的直接反应让人忍俊不禁。而地面与斜柱间**大的倾斜角度达到78度。这种挑战人惯有思维模式的设计,需要慢慢去欣赏。
余穗瑶介绍,“设计师曾经说过,‘斜柱就是我们的风格之一,是需要人们去品味和接受的过程。’对于扎哈来说,越难理解,越难接受的即是她的风格与特色。她在设计上注重空间和整体的效果,她把整个建筑设计都当做是一件艺术品来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