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打造千亿家具产业群 10大项目将开工
互联网 10-06-22 阅读数:
“上一辈是用身体打拼的年代,早上4点钟就得起床送货,下午三四点才可能吃到早饭!”1988年,好风景家私掌门人、新都家具协会会长王自松的父亲在彭州白祥村开了一个小小的家具作坊,10多个工人,生产床垫和沙发。生意越做越大,到1992年,作坊变成了100多名员工、年产值几百万元的家具厂。王自松眼中,父亲那一代只想着把产品做好,能卖出去就行了,品牌观念比较模糊。上世纪90年代成彭沿线的家具带上,家具厂特别喜欢以“龙”给企业命名,金龙、双龙、卧龙……父亲为企业取名“霸龙”,却因为有同名企业而一直未能注册。王自松接棒之后,大力加强品牌宣传,重新为企业取名“好风景”。一边抓企业创新生产,一边以参加家具展会、打广告、引入CI系统,在品牌营销上实现大步跨越。“这么快速的发展,**是名字打开了市场,同时企业运作上也采取了不同的思路。”王自松自信地说,企业从产品定位、包装上逐步提高档次,2003年,在全国开设了办事处,设立物流中心,以统一的形象包装产品,在终端树立品牌形象。
“机遇是流动的资源,错过一个机遇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如果说2000年以前,新都家具产业处于自发形成的手工作坊阶段,产量小,附加值也不高,那么,2000年以后,家具老板们开始在不断自我挑战,跟随市场之风一步一趋的过程慢慢意识到了危机,许多新都的家具企业开始在提升自身管理、技术和设备水平上狠下功夫。再加上政府的引导、规划和政策扶持,新都家具逐渐从作坊手工生产迈向机械化生产,人才、技术、品牌等各方面不断提升,并**终为新都家具产业园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政府
以前挨家挨户跑企业招商
现在企业自己找上门投资
6月12日,周六,阴沉的天空中,淅淅沥沥地飘着小雨,成都家具产业园管委会里一片忙碌。
“时间不等人啊,我们现在每天都像机器一样停不下来。”成都家具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涂先锋说。围绕即将在7月举行的成都11届国际家具展和全球家具建材CBD项目,各项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推进中,机构设置、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规划、招商,各路人马忙个不停,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全面推进,“软”“硬”兼施。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园区各项工作的逐步开展和落实,一个中国家具产业配套服务更为完善、中国西部**大的家具产销基地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以前我们挨家挨户的跑企业,希望他们在新都投资,做大做强,可人家总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土地问题、融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经常和老板谈得差不多了,到我们这里一看,**后又改变了主意。”新都区家具产业发展局局长严家林告诉笔者,“新都的家具产业发展初期是自发形成的,企业数量多,但缺乏有效的引导,小、散、乱,摊子铺不开,做不大,许多企业停留在小作坊式加工生产阶段,缺乏区域整体概念,各自为政,恶性竞争;营销观念和生产技术也相对滞后……”
2007年,新都区委、区政府强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工业新型化的工作目标,并将家具列入全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1月出台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围绕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在“全域成都”规划的基础上,划定了4大总体功能区、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和19个区(市)县管产业功能区。新都家具产业园区成为成都市规划的**一个家具产业集群园区。
“目前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帮助家具业进一步做大。”新都区家具协会秘书长胡倔强告诉笔者,一是引进品牌企业,以依靠它们带动提升新都家具品牌,区内企业也尽量做品牌,如柏佳丽、金府等。二是整合资源优势。胡倔强说,多年的发展使新繁的家具企业较为集中,事实上已形成了1000多亩较为集中的聚集群。未来的新都家具工业园区总投资180亿元以上,将形成更大的产业聚集效应,截至目前,已有好迪家私、新港海绵、帝标家私等65户**家具及配套企业入驻投产,年产值达到50亿元;全球家具建材CBD中心已分别与南方香江、北京德中润等10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将全面掀起家具园区建设高潮。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品牌企业自己找上门来,主动落户新都的家具产业园区。在现有的500余家家具企业中,有200多家企业具备相当规模,30多家拥有现代化制造设备和技术力量的大型家具制造企业。其中,好风景、喜洋洋、浪度沙发等企业已纷纷走出成都,走向全国,进入了全国**品牌的提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