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打造千亿家具产业群 10大项目将开工
互联网 10-06-22 阅读数:
搬运材料的车辆来回穿梭,四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在位于新都区的成都家具产业园,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这里是帝标家具厂,这里是新港海绵,那里是未来的全球家具建材CBD中心……”顺着工作人员的指点,可以看到园区内四处是正在搭建的钢架或已经完工的标准化厂房。
在业内一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西部家具在成都,成都家具在新都”。30多年前,大丰、龙桥、新繁等乡镇一些木匠老板让成都人认识了价格便宜的新都家具。30多年的自我挑战,不断革新,新都家具从小、散、乱走向了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之路,如今的新都家具已占据成都家具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成为全国五大家具生产基地之一。以宾馆、民用、办公、卧房系列为主要特色的新都家具正以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成功实现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转变。
企业
以前哪样赚钱做哪样
现在长线发展做品牌
在成都家具产业园内,投资近2亿元,占地150亩的好迪家具原辅材料市场已初具规模。投资4.5亿元,占地460多亩的好迪家私生产基地也将于近期完工,建成之后,工厂将鸟枪换炮,从半手工跃身为全自动化工厂。“现在正是企业扩张和提速的好机会。”悠闲地坐在80多平米的大办公室里,好迪家具董事长钟文华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在他对面的墙壁上,一副关于用人的格言标志着好迪家私的企业文化,也昭告着这位企业家的胆识和信心:“世界上没有不能用的人,只有用错地方的人。”
“这两年园区的规模不断壮大,政府的规划更明确了,融资更便利,行家们都敢于放手去投入。正是扩大投入,大干一场的好时候。”告别了过去沿街为市、前店后厂的作坊式操作,钟文华体会到的不仅是信心、方便和实惠,更有规模化和规范化带来的产业提速,而对于成都众多本土家具企业而言,更是一种对传统家具产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从1998年来到成都做家具生意开始,钟文华见证了新都家具产业1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兴衰起伏。当年他在内江做家具生意积累了一笔资金,在朋友的建议下来到成彭路附近租了2.7亩的厂房生产实木凉椅。“那时候这边的家具厂很多,不过都很小、很散,靠着公路两边,大部分都在做办公家具。”如何为自己的家具厂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是钟文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05年,他告别手工生产,开始做板式家具,生产规模扩大到70亩。“机械化之后,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大概1/3左右,成本也大幅降低。”2008年,钟文华进一步扩大投资,将生产基地扩大到近500亩。“园区的规划出台之后,我们心里有底了,开始试着做自己的品牌,现在光设计费一年就要花上百万元。设计、生产、销售,三个团队要平衡发展,缺一不可。只有三足鼎立了,我们的企业才能真正在市场上站稳。”钟文华说。
感受到变化的还包括分布在产业园区附近的众多本土家具公司。李顺龙,列维士家具有限公司的老板。2000年,新都区政府开始在境内20余公里的成彭公路两侧规划建设家具产业带的时候,李顺龙三下广州,带回了60多位技术和管理人才。原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几乎全部“下课”。对这次“换血”,李老板回忆道:“在市场竞争中,要生存发展,只有引进人才。”广东的管理人员来了后,公司又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列维士家具从此改头换面,很快实现了设计电脑化,生产自动化,在美国市场上一炮打响。2009年,该厂又投资了5000多万元在家具产业园建了一个新的生产车间。“现在我们很多订单都消化不了。”李顺龙说,“**近两三年的发展抵得上过去十年,现在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