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绿色钢结构建筑发展潮流
建筑节能考察报告 10-06-04 阅读数:
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建筑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判据中,对于建筑材料仅有一般性的要求,例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可循环使用率达到10%%等,没有包括原材料的开采、生产和运输、建造和维护以及**终处理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这种只管材料性能,不问材料出生的方法可能带来“阳光下的黑暗”,“美丽后面的丑恶”。而且这种“市场拉动”带来的结果可想而知。 再比如相同的建筑如果使用寿命较长,一定比使用期较短的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小,因为如果以时间为参照系,它减少了建筑对原材料的提取、生产和运输、建造及**终处理对环境的影响。但现行的绿色建筑标准对设计寿命没有要求和评价,不能对这种情况做出区分。全生命周期方法涉及建材产品生产过程的综合能耗和环境影响指标,对于**终的评价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采用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可以推动相关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建材行业节能减排,也能引导人们选择使用环境影响小的材料。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加强有关研究工作,建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地评价建筑材料和建筑物的环境影响。
关于环境影响数据库
开展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有相关基础数据库。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广度和深度都不够,例如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数据,包括生产过程的能耗、排放、资源的消耗、材料性能及其耐久性、重复使用性、资源化循环再生性等。由于对这些基础研究不够重视,迄今未能建立环境影响数据库,因此不仅影响我国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因此,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数据库建设,为绿色节能建筑评价采用全寿命周期方法评价提供支撑。
关于绿色节能建筑示范
绿色节能建材和绿色生态建筑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新型和先进节能建材必须通过试验性建造使用才能正确评价。我国有不少使用中的“示范建筑”,但是难以满足作为近观和“透视”研究的需要。鉴于此,建筑文化中心曾较长时间地展示过别墅类房屋,包括设计建造细节。但是,对于我国各种楼房的绿色节能设计建造,缺乏专门的机构和场地进行展示。应该像英国BRE的InovationPark那样,常年展示各种绿色环保节能建材和建筑,让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走到一起,观摩、研讨、交流,这样能够尽快地推广先进绿色节能材料和建筑。考察团在现场看到的全都是真实的示范性房屋,例如:采用模块化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内外墙的模板,一体化浇注的混凝土房屋,可以清楚地看到结构细节;采用烧结多孔砖建造的房屋,采用夹心结构的保温墙体和屋顶;用水泥浆粘接破碎的粗木屑纤维制成的轻质墙体,这种轻质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
此外,还在BRE看到实验室外墙挂板的纤维水泥制作的波形板和平板,这些纤维水泥板大约有30年的历史,历经风雨,除了一些机械冲击的破损以外,表面依然完好无损。值得指出的是,这种材料表面并没有做任何防护。关于零能耗建筑
英国Bedzed示范小区经历了14年的考验,证明是成功的。其中值得学习借鉴的有:比较厚的夹心岩棉保温墙体,3层玻璃的落地式中空窗门,太阳能光电板屋面。据介绍,英国政府以高价收购太阳能发的电,小区与电网相连,发电时,进入电网,不发电时从电网输电。总体来说,发电量高于用电量,相当于“零碳排放”。
该小区设计者Dunster先生介绍时说,曾给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写过信,建议不要按建筑面积卖房,应按使用面积或套内面积,这样设计较厚的高保温外墙体就不受影响。实际上国内对该问题已有考虑,一些地区正在考虑试点。目前按建筑面积计算售房面积的规定,使得开发商想尽办法使外墙尽可能的薄,只是因为“寸土寸金”的利益而不是从长期节能性能考虑。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外保温体系的耐久性已留下质量隐患,将来系统失效后谁来出这笔维修费?这将是一个有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设计上要求外墙体系必须与建筑同寿命(例如50年),并且允许合理地增加墙厚,那么,这对于发展高性能的节能墙体材料也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一举两得”。从材料技术上来看,这些没有什么做不到,关键是建筑产业技术政策和节能设计规范必须引领。
从考察情况来看,欧洲零能耗建筑除了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通风换气节能等措施外,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目前光伏发电与屋面和墙体立面的结合正在成为趋势。
关于节能换气系统
在我国北方采暖地区,除了围护结构的散热损失以外,人为的换气通风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对于中央空调系统,通风换气系统对于节能和人体健康非常重要。此次考察,英国和瑞士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换气技术令人影响深刻。Bedzed建筑采用的换气系统是将进气和排气从一个管道走,进入的空气和室内热/冷空气进行隔离式的换热,热能利用可达70%%。当然这个换气“烟囱”的设计也非常别致,进气口一定是对着风向,出气口一定是背着风向,全靠可转动的导向板(风向板)。瑞士联邦理工大学(ETH)的新风换气系统的性能也令人印象深刻,换气量的控制与室内温度调节等都得到很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