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凯浴霸的单项冠军之痒
互联网 10-05-17 阅读数:
2008年的股东大会上,奥斯凯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再次受到了大量股东的责问。
“为什么集成吊顶这么好的产品领域,奥斯凯却迟迟不进入?”
“我们上市融到了几亿元的资金,到底拿去干什么了?为什么在集成吊顶行业表现得如此差劲?”
“奥斯凯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浴霸吗?整个浴霸行业只有奥斯凯一家在生产,就算你100%垄断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原先一直可以卖钱的奥斯凯三个字,现在在消费者面前已一文不值了,这种局面如何解决?”
虽然2008年年底,为了给股东们有个交代,决策层不得不调整了在奥斯凯奉献了数十年的董事总经理,但2009年上半年的半年报再次显示,奥斯凯依然没有摆脱这种局面:奥斯凯整体业绩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滑了7.1%,毛利同期下滑了19.9%,每股盈利下滑20%。如果不是奥斯凯的1+N浴顶同比15.8%的增长,则半年报更加难看。而与此同时,集成吊顶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在30%以上,而领跑者有康则是高达50%以上。
此时此刻的奥斯凯,不仅仅是单项冠军之痒,而是单项冠军之痛了。
错失新业务良机
2004年,奥斯凯曾经的同行有康以室内吊顶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思维成功发明集成吊顶,但奥斯凯的掌舵者方军直觉认为这是个前途未卜的产品,有康要去玩火,就让它去玩吧。玩死了更好,正好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于是,方军在几个投资和证券公司的策划下开始了香港上市的筹备和运作。“就算勉强做起来了,等我们上市了,随便拿点钱也可以直接把它们收购掉……”坊间戏传方军当初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
然而,2007年年初奥斯凯如约上市,集成吊顶产品也开始迅速被消费者认可。当奥斯凯拿着上市圈来的钱寻找新项目、新产品,一度准备全力进入家居照明行业时,却发现欧普和雷士已牢牢把住了家居照明和商业照明两大领域,而且进入的门槛相当高,不得不放弃了这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