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家具内销战

南方周末 10-05-13  阅读数:

  而那些更早布局的,更是占尽先机。

  与台升同时起跑的美克家具集团,是亚洲**大的松木家具出口商。在欧美等海外市场打拼了十多年后,从2003年开始以合作开办家具连锁店的方式进入内销市场,近十年始终维持着20%多的增长率。副董事长陈江说,“在我们看来,内需市场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

  金矿为何沉默

  对转身向内的企业来说,这些都是隐性成本,没办法结算,也没办法预期

  “中国贸易政策的重心,应当立足于建成国内统一的大市场体系,让中国企业更愿意在国内市场做生意。”

  对台升们来说,中国市场是个巨大的诱惑———县级区域有2.38亿个家庭单位,任何一件产品销售只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38万件。

  但区域的分隔和壁垒,以及长久以来的出口导向型政策,让这个市场变成了一个“沉默的金矿”。“当前家具零售业的经营成本的主要构成有四个方面:一是卖场租金;二是人力资源成本;三是物流配送成本;四是营销推广成本。”台升家具内销总监石达告诉记者,“每一项,都不低”。

  为了以**快速度铺货,台升采取直营、网络和加盟三条腿走路的模式。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是“不能承受之重”。

  他们**要面对的,是来自物流的压力———外销的物流只需将货物从工厂运到港口,而内销却需要门对门。国内大批量的物流主要依赖于铁路及公路运输,但全国人均铁路里程,却只有一根香烟长度。

  而地方保护主义所造成的大量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则增加了内销企业的成本。在公路运输方面,以广州到北京为例,总里程为2300公里,按照一般0.5元/公里的收费,则高速公路收费为1150元(实际更高);如果遇到当地官方检查,则会产生更多的额外费用。地区和地区之间也壁垒森严。

  一个饱受诟病的现象是,在产品标准方面,各地往往有不同的细化规定,一个地区为保护本地品牌,常常借助市场监管部门的强制手段,打击当地市场上其他地方的产品。

  对转身向内的企业来说,这些都是隐性成本,没办法结算,也没办法预期。

  而长久以来的出口导向政策,则让中国出现了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同一种产品,出口给国外,其价格不但低于目标市场的其他同类商品价格,甚至比国内售价还要便宜。以去年打得火热的轮胎特保案为例,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曾专门做过调研,同样的轮胎产品,大体上,出口到国外的价格,要比国内低10%左右。

  这跟中国的出口补贴政策有关,轮胎行业的现行退税率约为9%。这等于是拿中国纳税人的钱来补贴进口国。

  石达直言,正是一个支持出口、损害内贸的畸形贸易体系推动了中国形成“出口导向”而不是“内需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贸易政策的重心,应当立足于建成国内统一的大市场体系,让中国企业更愿意在国内市场做生意。”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