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数中国涂料行业的“**”怪状
中国营销传播网 10-05-10 阅读数:
第九怪:想规范反而更乱
对中国涂料企业而言,无论是以油性漆为代表的珠三角企业还是以水性漆为代表的长三角企业,只要想规范就一定会出乱子。华润和美涂士在进行企业改革规范时乱过,紫荆花、展辰、神洲、鳄鱼、中华制漆、华隆、鸿昌、花王、星冠、秀珀、嘉乐士等企业在变革中迷茫过,这种乱本来是企业改良的必由之路,结果企业老板等不及了要改变策略,由此导致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乱。本来乱是偶然规范是必然,但企业往往顾此失彼或过于循规蹈矩,**终给人的感觉就是“想规范反而更乱”。
涂料企业的“乱”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一是因资源有限由多品牌改为单一品牌运作,二是企业老板不会用人而频繁地易帅换将,三是许多企业都喜欢提二次创业以鼓士气但往往又决策失算,四是企业对服务投入和营销投入顾此失彼,五是企业进行区域扁平时没有处理好厂商关系,六是企业老板的敛财心态并未受行业竞争加剧而有所改变,七是企业的经营重心和业务范围有所改变……但不管哪种原因,都会让想规范的企业变得更为混乱。为什么华润经乱而弥坚?为什么美涂士乱后而发展?因为他们在坚持、因为他们有共赢的思想、因为他们真正调动了团队的积极性,由大乱到大治说不定就是企业突破的机会。为什么有些企业越想稳定结果反而越乱?因为讳疾忌医、因为害怕失败,结果企业病越来越重**终成了不治之症。“治大国如烹小鲜”,注重细节和流程,贵在坚持,企业老板们若想“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务必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想准备,经过炼狱般的凤凰涅磐过程,方可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收获与**。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望企业老板们三思。
第十怪:该死的没死
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7000多家涂料企业中,包括外资企业在内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的共34家,超过1亿元的约100家,至少有6000家企业的全年产量都在5000吨以下。为什么涂料行业在经历过三次洗牌后还有这么多的厂特别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厂仍然存在?概因全国各地需求千差万别、消费能力高低不一,再小的厂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2004年8月前后,涂料行业经历过有史以来**惨烈的原材料持续疯狂涨价,受此影响**大的当数享有“中国涂料之乡”美誉的顺德涂料企业,当时许多小厂拿现金也买不到原料,致使一些企业或只供面漆不供底漆、或只卖主漆不卖稀料、或干脆将全国1个月的订单集中起来后一次性限量生产。进入2005年,涂料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迅速突破60美元(9月份更创下70美元的新高)、马口铁涨价、珠三角企业错峰用电、CCC强制认证开始实行……,就是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虽然有一部分企业死掉了,但又有更多的小企业小作坊主和OEM主很快诞生了,他们采取特别灵活特别务实的手段,往往能化险为夷、死灰复燃,不仅在县市级市场能有一席之地,而且常常窜到一级城市充当廉价装修的吹鼓手。随着市场消费意识的成熟和涂料行业的逐步规范,有些消费者虽然能分辨出优劣涂料,但更多的消费者还是不能辨别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劣质涂料,再加上涂料品牌远未形成垄断,所有这些都为投机性的游击队小厂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这就是涂料行业第十怪:该死的未死。
知不足而后学。通过对涂料行业十种怪现象的梳理,笔者谨寄希望于涂料主管部门――睁开眼睛看涂料,莫让眼睛沾上尘;寄希望于涂料企业老板――要有共赢思维和开阔胸襟,切记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寄希望于涂料从业人员――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须知勤耕乃获善思则聪;寄希望于涂料商家――利润共责任一色,和谐与进步齐飞;寄希望于消费者――涂料因你而出色,家居因涂料更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