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板需求峰回路转 用钢结构悄然生变
现代物流报 10-05-05 阅读数:
事实上,我国大多钢企在这方面也正加倍做着一番努力。
日前,本报记者从《鞍钢股份(9.17,-0.34,-3.58%)有限公司2009年度报告摘要》中看到,鞍钢正在不断优化和调整钢材品种结构,科研创新、新产品开发也日渐实现新的突破。其中,大线能量焊接船板在国内率先通过五国船级社认证,其**高钢级,实现国内**、国际**。
据统计显示,2009年度,鞍钢中厚板的造船用钢、重轨等重点品种销量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全年造船用钢板销售达到182万吨。实际上,早在2003年,鞍钢集团就启动了高性能造船板研究项目,在国际上率先采用TMCP工艺生产普通强度、高强度、超高强度特厚造船用钢。目前已形成36项专利和32项专有技术,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是提早打破国外垄断。有资料显示,鞍钢集团近3年造船用钢销售额累计达200多亿元。
而济南钢铁(4.24,-0.03,-0.70%)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布的同年报告摘要中也提到,为坚持贴近市场开发新产品,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强产学研、产销研联合,成功开发了120kg级高强度钢板、F690超高强度船板、海工**钢板。
像这样的现象在钢铁生产领域并非个案。甚至有些大型钢铁企业不但吃着国内这块大蛋糕,还试着寻求海外的“奶酪”。
上月,宝钢集团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该公司凭借采用目前国际上船板生产**先进的TMCP工艺,已经开始向全球**大船企韩国STX重工以及韩国大宇造船批量供应船板,正视图跻身一直被日韩钢企占据的高端造船市场。
据了解,这项技术不但能保证产品质量,还能降低合金含量和生产成本,是当前进入国际高端造船市场的又一大“通行证”。
应对市场 做到未雨绸缪
近年来,尽管我国钢企在船舶市场上煞费苦心,但仍面临许多方面的挑战。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船板的出口地过于集中,极易受到这些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谭乃芬说,例如,韩国作为我国船板的主要出口地,去年随着当地需求的下降,我国造船板出口总量被动地遭受了大幅下降的影响。
此外,在中国造船用钢领域,我国钢铁企业还面临着外资的竞争压力。今年一季度韩国船企凭借低价营销策略囊括全球大部分订单,并且基本上为出口船订单,致使我国造船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空前提升。
对此,谭乃芬表示,我国造船用钢市场要尽力立足于内需。因为,我国造船市场对钢材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年需求增长约为20%以上。
不过,由于我国钢铁企业有投资趋同化特点,近几年数条宽厚板生产线相继投产,产能已大大超过了船舶行业的需求。“例如,我国改装船、船舶分段用钢量正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韩国在中国投资的分段厂产量下降较大,使得船舶分段用钢量减少。”中国钢铁企业要针对国内造船用钢的需求特点,及时调整投资方向。
“加工配送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谭乃芬表示,作为一种新型的深层服务方式,倘若钢厂能够通过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按照用户所需对船板进行二次加工并做到及时送货上门,将极大地解决船板产能过剩与造船企业需求间的矛盾。
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世俊曾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钢铁企业通过加工配送公司提供钢材增值服务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他呼吁,“钢铁企业不应单纯提供产品,而要给客户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