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企变废为宝 废渣回流成趋势
南方日报 10-03-31 阅读数:
日前,"陶瓷冷加工装备节能降耗以及固体废料循环利用的技术与设备"模块已在佛山市溶洲建筑陶瓷二厂示范应用,掺入60%陶瓷废渣的陶瓷砖目前已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
"实际上我们外墙砖的陶瓷废渣掺入率**高已经达到70%,客户反映质量比原来的还好。"该厂负责人罗淑芬告诉记者。
正在研发当中的抛光砖生产也已经突破瓶颈问题。今年4月,广东宏陶在陶瓷釉面砖生产中使用18%抛光废渣,获得专家鉴定。而去年以来陆续面市的欧神诺轻质砖、晶立方及蒙娜丽莎QQ板等产品都在抛光废渣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
佛山陶企对废渣利用的热情,甚至引发业内对废渣量可能不够的担忧。
"如果相关政策优惠能够对陶瓷废渣有比较明晰的鼓励,企业的重视会更加广泛。"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建青表示。
陶瓷废渣检验
陶瓷废渣"逆流"业内涌动
溶洲建筑陶瓷二厂车间后面一块巨大的场地上,从各个陶瓷厂运来的陶瓷废砖堆积成山,有些已经被机器碎成砖粉,准备重新投入生产线。
"日进500吨",罗淑芬向记者形容,溶洲每天都在吸纳大量的陶瓷废砖,其中有300吨自我消化,掺入外墙砖生产中。"目前我们的废渣储存量已经达到12万吨,足够3年使用。"
溶洲从2005年开始尝试陶瓷原料中掺入废渣生产,而当时正是佛山陶企忧虑陶瓷废渣出路的高峰期。迫于环境的压力,2007年佛山陶企开始大量外迁,但对于留守佛山的企业来说,陶瓷废渣的出路仍然需要解决。
"这两年许多陶瓷企业已经搬迁出去,即便如此,佛山每天至少也有超过1000吨的陶瓷废渣被处理至填埋场。"罗淑芬说。
陶瓷行业的环境"自救",从14家陶瓷企业通过广东省清洁生产认证开始。与此同时,一股陶瓷废渣的"逆流"在业内涌动。
"陶瓷废渣收购,**高的时候曾经达到35元/吨,大家都在抢。"罗淑芬说,由于溶洲的储存量**大,不少企业也会来购买溶洲的存货。
这一现象得到禅城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的证实。该人士告诉记者,陶瓷企业整治后,区内留下的企业越来越少,有些大量收购陶瓷废渣的企业甚至表达出对将来废渣量可能不够的担忧。
成本优势吸引更多企业
废渣"逆流"的背后,是陶瓷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
2008年,禅城陶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成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并承担起2008年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陶瓷行业清洁生产产业共性技术项目,其中的关键就是陶瓷废渣如何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