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北玻惹官司 三大谜团依然令人费解

互联网 10-03-18  阅读数:

       3月17日,有媒体刊登了《**财务专家质疑:洛阳北玻官司未了如何轻装上阵》的报道引起投资者广泛关注,不少投资者致电报欲了解事情真相,也有投资者对这家即将上会的公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进一步还原真相,笔者再次联系到关注此事件的财务专家以及洛阳北玻董秘常海明,而就在对洛阳北玻存在的疑问作进一步了解的过程中,却发现洛阳北玻又冒出了有几个新问题,无法取得专家和投资者的认同。

    质疑性稿件发出后,洛阳北玻迅速给笔者传来一份邮件,就投资者和财务专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给予了解释,但是,这份解释明显存在许多漏洞,以至于提出上述疑问的**财务专家在看过之后,仍表示有不理解。

    谜团一:

    “没有侵权”为何坐等执行?

    2004年,洛阳北玻收到英国高等法院经河南省高级法院传达的TAMGLASS公司起诉洛阳北玻为**被告,NOVAGLAZE公司为第二被告的诉讼材料,原告以其在欧洲的0261611号有关玻璃弯曲钢化机器和方法的发明专利技术遭到侵犯为由,在英国高等法院对二被告提起诉讼。2006年2月15日,英国高等法院做出判决:二被告构成侵权,原告应在收到二被告提供的“声明”(主要是对侵权收益及花费的确认)后4周内,在“损失预计赔偿”和“利润计算赔偿”中做出选择,二被告共同承担25万英镑的诉讼费用。

    就这起6年前的旧案,常海明如此解释:“我们**不会承认侵权,而且我们本身也谈不上是侵权。事情的真相是,2004年之前,这家国外公司多次找北玻,想投资北玻、控股北玻,北玻的态度是:合作可以,但不得控股北玻,一计不成,就利用这次英国专利诉讼来遏制北玻。2004年我们销售了一台玻璃生产设备到外国,买家在货到了之后立刻进行拆除,并没有用于再生产,但这家芬兰企业以侵犯他们专利为由把我们告上了英国法院,后来英国法院的判决下达之后,我们也及时提交了相关资料给对方,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就协商问题给我们回复。现在,这起旧案仍然存在,并且给不少的投资者造成误会,以为我们确实是侵权。但事实是,这种玻璃生产设备是由我们公司自己研发出来的,并且取得了中国专利,芬兰的那家企业是在外国取得的专利,我们很难说究竟是谁侵犯了谁的专利。如果这家芬兰企业公司还要起诉我们公司,要想获得赔付,他只能通过洛阳的法院来执行,我们欢迎他到洛阳法院来起诉,如果法院判定我们侵权,那25万英镑的诉讼费用我们照给,但是,这是小概率事件,如果他们敢来,我们也会向法院起诉他们侵权。”

    笔者注意到,虽然董秘坚决否认侵权,但洛阳北玻的招股说明书却有这样的表述:“洛阳北玻随后向原告提交了计算损失的资料,但原告并未就赔偿方式做出选择,因此这起案件一直拖到今天。虽然判决生效,但公司一直没有赔付,而原告也没有提出申请执行的方式,因此在上市前后,洛阳北玻仍然存在被执行的风险。”

    一位关注洛阳北玻事件的投资者给笔者谈了他的感受:“既然不承认侵权,为什么还要提交计算损失的资料?从招股说明书看,案件结论清楚,只是原告未申请执行。我认为,洛阳北玻可能是抱着侥幸心理在赌别人不屑到中国来讨要区区的300万人民币。而且,如果真的没有侵权,为什么还要输掉诉讼费?如果赔付了诉讼费,是不是就意味着变相承认了侵权,需要就更多的侵权利益进行赔付?如果别人真要来,我看洛阳北玻也是有心理准备的,这从他们的招股说明书上其实已经不打自招了。至于是不是董事长大方地自掏腰包,只有天知道了。”该人士的一番话,让笔者也想起采访中常海明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和英国没有签订双边协议,对方要申请执行几乎是不可能的。”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