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钢结构雕凿“水晶鸟巢”
中国青年报 10-03-12 阅读数:
对于大运会主场馆工程的建设,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综合素质都显示出欧阳超是走上项目管理的**佳人选。
2008年8月,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塔楼项目刚刚封顶,欧阳超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工地———深圳大运中心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担任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钢结构项目的总体运作和管理工作。
作为一名参加过多项**重点工程建设的优秀管理者,欧阳超非常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该工程的设计非常新颖、超前,甚至把还属于课题研究的东西应用到成品当中,这无疑加大了施工的风险,也给项目部带来巨大的压力。体育场结构造型上**独特新颖的地方,莫过于采用内设张拉膜的钢屋盖体系,钢屋盖为‘马鞍形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这一设计在国内外均为**,施工难度不亚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对于此,欧阳超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自豪的。在事隔两年之后,欧阳超向笔者道出了当时的心境:“在众多挑战面前完成这项工程,我觉得自己是生逢其时。”谈笑之间,困难与挑战被他不经意地掩盖了过去。
很显然,欧阳超和项目部一班人所付出的巨大艰辛是人们难以想象的。为确保“建设国际**体育场馆”的目标,主体育场钢结构项目部全体人员在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和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的企业精神为根基,始终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方法,优良扎实的工作作风,通过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项目整体运作水平,协调处理各方关系等,使大运中心主体育场钢结构的施工进展顺利,在深圳大运中心主体育场建设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执行经理曹辉发是欧阳超多年的老搭档,二人在沈阳机场、央视新台址主塔楼和现在的大运项目上均配合默契。本来曹辉发在做完央视新台址主塔楼工程后准备到另一个工程去担任项目经理,结果欧阳超又把他请了过来。
另外,项目生产经理马于广、姜洪、副总工杨道俊等也都是善打硬仗的精兵强将。项目部大部分人员都刚刚从世界上用钢量**大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塔楼项目奋战完,顾不上扫除满身的疲惫,又带着新的历史使命,满怀信心地奔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心主体育场的建设中。
这样一个群体,这样一支队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集结到一起,自然要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建筑奇迹。
信守承诺 写下“大运速度”
奇迹很快出现。
设计中的大运会主体育场犹如一颗源于自然又超乎自然、棱角分明、晶莹剔透的水晶石,由形状各异的三角形网格以多种倾斜姿态交替弯折,互相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采。
据了解,整个工程的钢结构平面形状为270米×285米的椭圆形,由20个相近似的结构单元组成;钢结构**高点51.3米,**大悬挑68.4米;铸钢节点用钢比例偏大,铸钢件达到9000吨,为总用钢量的50%,而国内同类工程的用钢量一般只有6%~8%,很少超过10%;国家现有铸钢节点的规范通常是60吨以下,该项目的节点却有重达97吨的,远远超出了规范。
这么大的空间折面结构,用钢量却只有1.8万吨,仅相当于鸟巢用钢量的40%。显而易见,整个设计的优化程度非常高,对施工架构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诸多技术难题使体育场钢结构的施工面临着建筑史上**严峻的考验。
然而,让项目部一班人没有想到的是,还有更大的考验在等着他们———由于大运会主体育场的钢结构构造复杂,球铰支座和铸钢节点是整个结构**关键的承力位置,不仅对质量要求高,对安全工作的要求更高。但是在原设计中,承担钢结构重任的离心铸钢管有4000多吨,内壁很厚。欧阳超一开始就认为这种方案不太可行。果然,项目部找了国内外几家大的铸钢单位试做了几根后,没有一根检测合格。在这种情况下,设计院和甲方监理及中建钢构一起进行联合调研,决定对设计方案进行重大变更,将离心铸管改为冷卷管、热压管和锻造管。**终,项目部将变更后的钢管交由国内**的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制作,二重集团也在约定工期内圆满完成了制作任务。
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解决了铸管的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整个钢屋盖为无柱空间结构,仅有20个球铰支座作为支撑,工程结构的复杂性和建筑美观的新颖性,决定了球铰需要形成良好的“咬合”,才能满足受力需要,因此球铰支座制作精度是保证安装精度的关键。但是在原设计中,球铰支座的底板强度不够,因此需要重新对底板加厚、加固,进行焊接。
两处设计中的重大变更无疑给工程带来巨大影响,使原定于2009年7月30日开始结构卸载的工期大大滞后。
摆在项目部面前的是12月底完全封顶的死目标。在困难面前,以欧阳超、曹辉发、马于广、罗永兵、杨道俊、姜洪等人组成的领导班子没有等靠要,而是迎难而上,主动出击,积极配合设计变更。欧阳超果断提出在两个月内完成主要结构安装。
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工程结构和受力体系很超前,给施工和制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在钢结构的安装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为了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安装,项目部的对策是:“一手抓工厂,一手抓现场”。
为确保生产出来的构件没有问题,2009年4月至9月的近半年时间里,质量总监刘礼荣一直在位于四川德阳的中国二重驻厂监造,指导和监督生产。不仅如此,项目部向生产构件的各个厂家都派驻了人员监造。球铰构件是交由江苏的一个厂家进行加工生产的,但是项目部发现这个厂家的焊接能力不是很到位,于是派驻了24个**的二氧化碳焊工、15个普工和15个管理人员到一线监督生产,帮助厂家提高焊接能力。
除了派驻人员促进厂家生产外,项目部还对现场人员进行优化,把能做的工作提前完成,对每道工序都加大投入,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集中主力优势,个个攻破。在市建筑工务署的积极组织协调下,负责钢结构施工的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精心编制了施工方案,并组织国内权威的钢结构专家进行会审。施工前,市建筑工务署又组织施工单位针对临时支撑体系、安全防护体系等进行实践及模拟演练,每一步均要求经过计算机模拟验算,并检验逐个单元对称安装措施的可用、可靠和可操作性。
值得观察的一个现象是,国内钢结构体量**大的央视大楼用了150个焊工,而大运会主体育场项目**多时却使用了200个焊工。由于焊接的压力非常大,总用工量也由原来预计的不到300人,增加到**高峰值时的近700人,翻了一倍还多。大小吊车达到8台,二氧化碳焊机也达到70多台。这对安全和工程质量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严竣的工期形势,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不计成本,大规模增加设备和人员投入。公司总经理王宏坐镇,调配了多个600吨以上的履带吊,全力推进主体育场钢结构吊装作业,展开了长达40余天的24小时不间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