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经营模式多元化思考 究竟机会还是陷阱?
互联网 10-01-07 阅读数:
——机会:
(1)全国专卖店网络的扩张,使大自然拥有了2000多家地板专卖店网络。如果,大自然的路径是“国美”“苏宁”式的连锁超市,那么产品线从地板迈向囊括地板、壁纸、家具等的“家居超市”或许是合适的。但是,资金实力或许是个考验。
(2)大自然全国经销商部分可以从事大自然新领域产品的经营,降低渠道拓展成本。
——陷阱(类似圣象,不再赘述)
(三)安信地板孤独的的地板专业化之路:
安信地板是中国实木地板领域的领军企业,07年凯雷5000万美金注资开启了行业先河。然而,安信地板**为行业称道的却是其在实木资源方面的掌控能力,六次会晤巴西总统卢拉,曾经掌握巴西50%的木材出口生意,巴西和非洲的森林资源以及每年1/3时间,花费200-300万元的直飞美国和巴西的机票钱。
不可否认的是:近2年与同为实木地板领导品牌的大自然相比,安信的步伐显得落后了。当大自然07-08年大肆进军强化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领域,并誓言要各品类都要做行业**时,安信那时还在讨论:进军强化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会不会损害安信实木地板**品牌的品牌内涵?进军强化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要怎样“定位”这些新品类在大安信品牌架构中的位置,是作为品类发展的战略转折还是策略调整?当大自然全国疯狂扩店时,安信还在思考:我产能顾不上啊!开这么多店,售后和经销商怎么维护好?
所以,安信落后了尤其是在专卖店网络方面!
回顾安信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安信”采取的发展模式不同于“圣象”和“大自然”。由于安信具有很强的木材资源优势,所以一开始安信就采取了“王小二卖豆腐”的模式。即:王小二研发了一种豆腐,按照市场价它可以卖到2块钱/斤,但是王小二把价格直接降到1元/斤。王小二的模式是:豆子是自家产的,豆腐卖1元就有利润,以量取胜,不太注重豆腐的包装和品牌塑造,只靠熟客的光顾就能供不应求,并直接将竞争对手排除在这种豆腐生意之外。安信利用自身强大的采购优势(长期以来积累的人脉和政商资源)从国外找到新的木种,大量采购回国,直接以较低价投放市场并进行更大规模木料采购。让竞争对手无利可图,尽而放弃某一材种的竞争。
这种发展模式让安信在很大程度上将注意力放在“木材资源”采购上,因为在2007年以前安信地板“供不应求”,利润远高于同行,日子过的相当滋润。这也直接导致:安信没有把做大销售网络和增加新品类作为扩大营业额的主要手段,或者动力不足。今天,安信依然在地板领域孤独的行进,产品涉及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强化地板、软木地板(用于:图书馆和儿童房)、阳光地板(用于卫生间和户外)。
这也造就了安信地板“全地板线”和“专注地板”的格局,以及在企业性质方面“贸易商”痕迹大于“服务商”痕迹的局面。那么安信地板超越竞争的方法是什么呢?竞争对手有什么优势是安信地板无法超越的吗?
安信地板超越对手的四大障碍:(1)强化地板领域产能的提升和技术创新,还有产业链的完善,因为与圣象相比,安信地板在强化领域还是新手。(2)“王小二”模式带来的利润率较低,品牌费用投入较少,品牌影响力暂时落后于圣象和大自然。(3)实木复合地板领域面临产量大销量小的局面,如何做大做强实木复合地板?如何规划各地板品类的发展战略和相互关系?(4)渠道网络建设落后,专卖店数量落后于圣象和大自然。(5)如何改善服务,从贸易商向服务商转变,提升美誉度和口碑。
当然,安信具有超越竞争对手的机会,比如:资源和资金实力,专注和稳健的作风,以及低成本营销的能力;安信以少于竞争对手的50%的门店,竟然可以占据地板行业销量前三强,安信卢总的品牌营销水准在行业内应该是**的。
我们不难发现:第(2)、(4)项是基本靠钱咂出来的,安信跨越这2项障碍并不困难;但是第(1)、(3)、(5)项属于产品品类规划和运营战略的问题,是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需要安信谨慎对待,尽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