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减排 从量变到质变
互联网 09-11-11 阅读数:
在清洁能源当中,受到资源和建设期等因素约束,目前成本相对比较低的水电和核电的发展规模相对确定,到2020年实现中国水电装机达到3亿,核电8千万,是业内专家相对认同的量。在应对气候问题,比较有想象空间的,可能大幅度发展的应该是风电和太阳能。
除了水电面临长距离输送推高成本外,核电燃料成本也可能走高,然而,清洁能源的成本问题主要来自于,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主要在中国西北地区的,这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从前期的技术研发,到中期的发电生产,再到后期的并网和向华东、华北等高能源电力需求地区进行长距离输电,都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因此,清洁能源发展中**大的瓶颈在于,同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其研发和利用成本比较高,那么,解决碳强度问题的关键也在于能源成本问题。
作为一个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选择直面碳强度,随之而来的就是需要直面清洁能源的成本问题。有一点必须明确,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和碳强度是有前提的,是以保证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能源供给为前提,这个前提将使清洁能源成本问题更为棘手。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处于更高的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更先进、高收入水平下公众的环境支付意愿及支付能力都更高,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支持政府的清洁能源政策;对于政府来说,因为其经济发展压力较缓和而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温室气体对气候全球性的影响,除非世界各国共同合作致力于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在一个合理公平、合乎实际的国际气候框架下统筹减排,兼顾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成本问题,才能有望使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如果一个国家希望达到某个碳排放强度目标,既可以选择提高能源效率(通过节能),也可以选择改变能源结构,如投资风力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收益的**大化或成本**小化是当提高能源效率和投资清洁能源的边际收益相等。这样,政府的投资或补贴政策上就可以有许多的选择,有效的选择需要有效的战略规划,一个有效的清洁能源战略规划在实现中国政府提出降低碳强度目标中举足轻重。政策的大力支持,能让该措施得到更好的成效。 (编辑: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