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过剩”将终结 钢材业**新发展走势
互联网 09-11-09 阅读数:
近段时间,国内密集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实,大规模的信贷增长,伴随着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和投资的强烈冲动,业界普遍预期在未来几个月中将继续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钢材价格出现“跳水式”突变的概率较小。但是近期,种种新迹象表明钢材价格可能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处于低迷状态。
“新过剩”:“过而不剩”将终结
近年来,钢铁工业一直是政府部门调控“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然而,对于钢材产能达到多少为过剩,争论已久,各方莫衷一是。从钢产量2亿吨开始,直至近期国家多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的7亿吨,这种分歧一直存在。坚持产能过剩的观点大都以表观消费量与产能之差来论证,而否认产能过剩的观点认为钢厂每年的产钢都被消化了,国内是“过而不剩”。
时至今日,这种否认产能过剩的观点恐怕难以继续坚持下去了。**,自2005年国内钢材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后,随着国内消费量及产量增长,钢材各品种库存随之普遍增长,但库存量增长超出消费量的增长,2009年更为突出。以全国主要市场热轧品种月均库存数据为例,2006年为137万吨,2007年为151万吨,2008年为184万吨,而2009年前9个月平均库存已达263万吨,同比增长近80万吨,增速达43%。其次,库存季节性特点逐步减弱,一般情况下,钢材社会库存会随国内气候、开工条件等需求特点有所变化,但近几年统计数据表明,国内钢材库存特别是板材呈持续“企稳”并“走高”态势,特别是2009年9月份以来,社会仓库不仅大量积压线材、板材品种,而且钢厂还有大量自有存货,昔日“找货难”演变为“找库难”,原来只在北方出现的“冬储”的景象在南方随处可见。而9月份的平均日产水平已经接近170万吨,据估计,今年全年钢产量可能超过5.6亿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会与钢厂库存总量已达到5000万吨。
今年钢材高库存的形成原因,一方面可归结于钢材直接和间接出口的大幅下滑,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内“天量”的信贷资金拉动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可以说百年不遇,今、明两年的国内需求可能已达到极致。如果再考虑国内及海外新增产能的继续释放,可以说后续需求增长已难敌产能快速增长,“过而不剩”的时代行将终结。
“新价格”:暴涨暴跌原因有变
今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先后走出了一个正“V”型和一个倒“V”型曲线。尽管往年钢材价格也有暴涨暴跌,但今年的情况有几个“新”特点不容忽视。
一是淡季不淡、旺季不旺。以上海市场为例,ф16mm~ф25mmⅡ级螺纹钢价格从2月3780元/吨的高点,一路跌至4月份的3100元/吨,之后一路攀升,经过连续15周上涨后,于7月24日达到3940元/吨,超过年初的**高峰值。此后价格开始逐渐回落,截至10月12日价格又跌至3330元/吨,比7月24日再次下跌610元/吨。这样的走势,既没有出现往年夏季的传统淡季,也没有出现往年“金九银十”的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