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部皇帝洞:奇石异景让人叹为观止
互联网 09-11-05 阅读数:
热带熔洞地下仙宫
南尧河边有一条绿草轻覆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直通一个石灰岩大熔洞。远远望去,这个大熔洞更象一块黑乎乎的巨石,掩藏在枝蔓和杂草中。这就是西部闻名遐迩的皇帝洞。
奇石景观
沿着天然形成的石阶蜿蜓而上,眼前有一道人工砌成的石墙。1932年,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第二次进入海南黎区调查就曾踏访过皇帝洞。他在《海南民族志》里这样写道,“洞穴内有钟乳石、石笋、钟乳石台地等组成的美丽钟乳洞,在暗处可能有许多蝙蝠。在洞穴的入口处有明显的是为了加固而用人工劈石砌成的石壁堵着。荷乐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人砌成这些石壁的?”
今年7月,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副书记王青曾陪同海南日报记者探访皇帝洞。他讲述了一个有关皇帝洞的悲壮传说:古时,皇帝梦见海南将出一个黎族皇帝,遂派重兵南下围剿。黎族首领和他的母亲率众退守皇帝洞,凭借洞中有洞的有利地形进行防御。历史总是以惨烈的方式收场,黎族首领**后阵亡皇帝洞,留给族人一个悲壮的梦想。
钟乳成林的皇帝洞内,空间开阔,形似大殿。说来也奇,洞内还真有钟乳形成的“宝座”、“中国版图”,形似金鸡的版图右下角,惊人地有凸出两块小石——“海南”、“台湾”,巧夺天工。沿铁梯爬出皇帝洞,才发现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山的那一边,还有个巨大无比的皇后洞,也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皇帝洞,刚才走过的是下皇帝洞。在这个“真”洞的石壁上,兀地突出一块平坦的巨石,当地人称“龙床”。皇帝洞的史龄,据考证超过“盘古”。考古专家曾在这里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单肩石斧、双肩石锛、贝壳和鸟骨化石,还有青铜时代的泥质印纹红陶、瓮、罐残片等。
在王下乡大炎新村西面,艾劈岭之南,还有一个鲜为人知却蔚为壮观的地下宫。1999年,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和唐玲玲伉俪曾首次探寻过地下宫。唐玲玲教授回忆:“沿着地下宫曲折的洞壁往里转,攀沿着峭直的粗笨大木梯一层层往洞底爬下去,旋又钻进山洞里的岩石与洞底地面相隔不到一公尺的缝隙,一个幽暗宽阔的广场突然展现在眼前。里面钟乳石或向下倒垂,或腾地耸立,形状各异,让人随意去想象。”
其中,第三层洞厅或洞壁上的石笋、石柱、石钟乳类沉积物形象斑杂,色彩多样,有褐色、灰色、黑色、灰白色、白色。旅游规划专家林鸿民认为,造成喀斯特沉积物的多种色彩,是由于该地石灰岩为薄层含泥质灰岩,成分不纯,经地下水溶蚀后析出成份不同,**后沉积物呈现不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