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占比不到5% 市场被液晶逐步吞噬
互联网 09-10-14 阅读数:
北京奥维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晓峰称,到2011年,预计40英寸及以上平板电视市场的规模将有1400万台左右。
如此算来,如果长虹等离子项目和合肥等离子项目顺利量产的话,那么2011年等离子电视在42英寸量级上的产能将占到3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市场人士认为,若与液晶面板厂商的大干快上相比,等离子厂商想占据市场30%的份额显得过于乐观。 自8月下旬以来,京东方、中电集团、韩国LGDisplay、三星电子相继宣布在内地兴建液晶面板8代线,预计在2011年-2012年投产。粗略统计,这些项目投产后,玻璃基板月产能将达45万片,而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面板厂商还将向大陆供应大量面板,这些因素使得二到三年后大陆液晶面板市场将供过于求。因此,专家指出,液晶面板的产能过剩无疑会通过价格下跌的方式释放到市场,这也必然会对等离子电视造成直接冲击。如果等离子阵营仍只有松下和长虹两家企业孤军奋战,不难想象等离子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被液晶电视挤占。
大屏幕和商用市场仍具优势
上海市交家电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称,等离子电视市场份额日趋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日韩企业技术封锁所致。早期全球只有松下、日立、三星等少数公司掌握这一技术,使得等离子面板价格居高不下,液晶面板则因竞争激烈而快速平民化,大量整机厂家转而采购液晶面板,使得等离子受到冷落。同时,液晶电视在售后服务、宣传推广方面也都及时跟进,彻底将等离子甩在了后面。
中国电子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平板电视销售达到755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52%,其中液晶电视690万台,等离子电视65万台,等离子与液晶电视的比例约是1:10。
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刑部昭彦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尽管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份额相对液晶彩电较低,但等离子电视并不会退市,一些企业退出了等离子电视的生产,使得市场更加集中到松下、长虹等企业,市场份额降低,但是销售**量仍在大幅增加。从松下自己的技术上来看,等离子电视具有使用寿命长、动态清晰度高、性价比高等特点,现在松下已有103英寸的产品,应该说等离子在大屏幕和商用市场上仍具有竞争优势。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中国区平面显示经理杨韵娇认为,目前日本的等离子屏制造商已经开始整合业务和出售淘汰设备,这意味着等离子的技术和产能都将进一步集中,随着等离子市场的缩小,这部分业务也会集中到个别厂商手中,形成垄断。另外,目前6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要降到和等离子同样的价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在50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市场,等离子仍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