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占比不到5% 市场被液晶逐步吞噬
互联网 09-10-14 阅读数:
据上海一些家电大卖场的**新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彩电的销售额占据总销售额的40%以上,但与此同时,等离子电视却略显清淡,低于彩电总销售额的8%。对此专家认为,等电子电视在经历前几年的红红火火后,目前正遭遇液晶电视的步步紧逼,而由于电视厂家几乎“一边倒”支持液晶电视,今后等离子电视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被蚕食,在此情形下,等离子电视的出路只能朝大屏幕、商用机型方向发展。
等离子市场份额不断下滑
彩电业素有“金九银十”之说,但记者近日从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了解到,由于CRT彩电退市已成定局,近期液晶彩电厂商集体发力,预计市场占比将进一步增加,而等离子电视却势单力薄,市场份额呈现下滑现象。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由于液晶电视在小尺寸彩电市场的价格优势,42英寸以下的平板彩电市场基本上被液晶电视占领,42英寸及以上大屏幕产品中,等离子电视约占10%左右,仅在50英寸以上市场等离子电视才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就电视整体销售来看,在一线城市等离子电视销售额占比不到5%。
市场研究机构奥维咨询近期公布的250个城市平板电视零售监测数据显示,下半年以来,平板电视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占总体彩电市场的95%和99%,但等离子电视销售量占比低于5%,销售额占比低于7%,国内品牌阵营和合资品牌阵营呈现7:3格局。从2009年上半年的销售数据来看,等离子彩电国内市场零售量规模为76.8万台,占整体彩电市场的5.1%;零售额规模为49.2亿元,占整体彩电市场的9.1%。奥维咨询预测:2009年全年等离子销量为155.4万台,与2008年的总量基本持平。2009年下半年,受液晶市场的规模优势挤压,第三四季度等离子电视的销量因彩电旺季到来将上升至78.6万台,但占市场比重将下降至4.3%。
等离子产业阵营日渐式微
2009年以来,国内等离子电视领域先后公布了两项投资计划:四川长虹旗下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计划在2010年具备年产能216万片(以42英寸计)以上的新型等离子显示屏及模组制造能力,二期将在2012年年底完成,通过多期建设,**终产能将达到600万片,届时将进入全球三甲之列,仅次于松下和三星;安徽鑫昊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宣布引进日本日立等离子产品技术、制造技术及生产线设备,计划建设一条年产能为150万片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预计2011年3月正式投产。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上述两家企业宣布等离子项目投资计划的同时,全球等离子电视领域,三星、LG电子、日立、索尼、东芝、先锋等多家日韩企业已相继淡出了等离子电视市场,只有松下仍在为等离子电视鼓与呼,而国产其他品牌更是近乎全体退出。
据显示器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统计,到第二季度末,内地等离子电视市场日本品牌约占35%,韩国品牌约占4%,中国本土品牌占据了61%的市场份额,其中长虹占48%。而从全球市场来看,松下、三星、LG电子、长虹、先锋、日立前六大品牌占据了等离子电视93%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