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发挥石材资源优势 创建华中理石名县
互联网 09-09-23 阅读数:
湖北通山,地处鄂东南边陲。版图面积2680平方公里,人口44.9万,辖13个乡镇,357个行政村。近几年来,通山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民营富县、科教兴县的“四大战略”,依托境内丰富资源,突出特色经济,加快冶金、建材、能源、森工、旅游五大产业发展,全县经济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
石材是通山县**具特色的重要产业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通山石材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全县石材企业达200多家,年开采荒料15万立方米,各类加工板材约700万平方米,同时大量板石工艺品、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有部份出口到国外市场。石材产业从业人员达3万人,实现年产值近10亿元,上缴税收2500万元,多年来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由于石材产业雄厚的产业基础,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以及在县域经济中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006年通山石材被湖北省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52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2007年12月,通山县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大理石之乡”称号。
一、通山石材产业发展概况:
(一)富绕的石材资源。
据湖北省地质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石材储量35亿立方米,其中:大理石20亿立方米、花岗石10亿立方米、板岩5亿立方米。从资源角度看,通山在全国县域排前五位。花色品种有40个多个,其中金香玉、木纹黄、虎皮黄、米玉、黑白板、珊瑚红、荷花绿、金网、彩灰、绿宝等10余个品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均是出口的好原料。
(二)悠久的发展历史。
通山石材源于70年代初,在全国只有7家规模石材企业时,“黄石”大理石厂的原料基地就落户通山。1975年,通山在杨林建**家大理石厂;1983年通山县与“铁四院”合资在“城关”建成“通山大理石总厂”;1994年,国有企业步履艰难;1997年国有大理石总厂改制组建石材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兴建石材工业园,2004年打造通山石材产业集群。到目前为止,在全国24家石材集群中,中南6省仅通山一家入围,湖北省确定重点扶持的52家产业集群中,石材仅通山一家。
(三)过硬的加工技术和蓬大的销售队伍。
全县共有石材加工企业200多家,年产值近10亿元,在全国各大省、市地区建有100多个企业窗口,销售人员达1.5万余人,拥有石材加工设备1000台套。目前具有三项技术:开矿技术、复合板技术、大板超薄板技术在全国**。其中:“预应力”技术是武工大与当地技术的结合、复合板技术和超薄板技术是专利实用技术。其中复合板产品在5年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目前也占全国的40%以上。
(四)欣荣的工业园区建设。
通山石材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总投资10亿元,分四期完成,年设计院生产能力2000万平方米,可创产值25亿元,税收近亿元,安置劳动力6000人以上。园区一期2003年5月规划动工,2004年12月底建成,现已入园企业38家,年产板材300万平方米,年产值2亿元;第二期2005年动工,已建成150亩,入园企业5家,2006年新增生产能力达100万平方米,新增产值8000万元;第三期规划建设1000亩,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由香港和澳大利亚老板投资建设现代国际石材工业城;第四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乡镇石材园也在逐步成长和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