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五金六十年风雨兼程:小五金成就大产业
互联网 09-09-23 阅读数:
【五金60年】1970年-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带动东部沿海地区五金产业
邓小平整顿经济,在设立经济特区,带动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五金产业发展
受“文革”影响,70年代初,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冲击,国民经济严重滑坡。1978年底,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对1979年指标作了修改,并开始实施国民经济的调整。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后正式定名为“经济特区”。
广东广佛国际机电五金城地处广州商业繁华西出口南海黄岐,是通往粤西及广西、海南等省必经之路;邻近相互交错的广佛高速公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物流环境得天独厚。 本市场占地40万平方米,拥有商铺二千多间,现已全部租出,汇聚全国各地五金工具、机械设备、建筑水暖、建筑五金工具、磨料磨具、经销,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成为广东地区大型的五金产品批发市场。 由于历史、环境和产业结构等原因,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商贸批发集散地。珠江三角洲经济的飞跃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为打造出一个全球**具规模的大型国际五金机电专业批发市场而努力。
【五金60年】1980年-1989年:1984年中央和国务院14个沿海开发城市,我国五金流通模式转变
历史背景:1984年5月,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沿海城市和海南(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区享受与14个沿海开放城市相同的优惠政策),它们由此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由北到南连成一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截止2006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呈现出速度与效益共进的良好局面。占经济总量占全国近20%,开放经济继续**。沿海开放城市已成为驱动全国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强大的动力源泉和推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