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五金六十年风雨兼程:小五金成就大产业

互联网 09-09-23  阅读数:

   1950年4月,新中国**个全部国产化的自行车品牌“飞鸽”诞生在天津,上海、广州和青岛也相继建立起大型国营自行车厂。虽然此后的岁月里,中国人对这种新颖交通工具表现出了无比的热情。但由于生产力低下,数量非常有限,且价格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缝制机械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行业经历了改组、改造阶段,公私合营、兼并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如上海的切、昌、惠工、飞人、蝴蝶和天津缝纫机厂以及广州的华南缝纫机厂等缝纫机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普通家用缝纫机和低档工业用缝纫机。 

    新中国建立之初,五金产品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市场上以铁锅、铁铲、自行车、缝纫机等为代表的日用五金产品居多。 

【五金60年】1949年-1950年:“一五”计划实施带动五金零配件产业发展 

   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带动五金零配件产业发展

   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并首次试飞成功,毛泽东亲自签署了嘉勉信。

    中国**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由国务院于1955年7月18日批准技术设计方案、大桥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总预算,1955年9月正式开工,至1957年9月25日完工,并于10月15日正式通车。它是一座双轨双层的两用桥,下层铺着可同时对开两列火车的双轨铁路,上层的公路桥可并行六辆汽车,桥下可航行轮船。

    1953年7月15日,中国**座汽车厂——长春**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该厂1956年7月15日生产出中国**辆解放牌汽车,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根据国家关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该厂于1982年正式成立联营公司。1991年7月15日,**汽车制造厂正式更名为“中国**汽车集团公司”

    历史背景:

    ?1953年,“一五”计划力求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使工业与农业、轻重工业保持适当比例;

    “一五”计划规定,到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9.9亿元,比1952年增长51.1%,其中工业总产值为增长98.3%,农业总产值增长23.3%。“一五”计划在1957年底超额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的**个10年,百废待兴,各行业进入恢复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形式的好转,在国家大批加工订货任务的扶植下,五金制品业呈活跃现象。由于市场对日用五金产品需求增长迅速。一些地方铁工厂,大多承接国营企事业的交通电信器材、匠作工具、生活炊具等加工任务。白铁业由于抗美援朝等军需品的加工,从生产日用品及檐沟、溜筒之类发展到做行军锅等黑白铁制品,并发展建筑行业需用的粉墙器、托灰器、铺灰器等产品。在手工业合作化中,五金制品业是发展**快的行业。50年代,在对外出口中,只有少量的剪刀类产品,而后陆续有菜刀、拉链、煤油炉、门锁、打火机等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