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区之殇:倒货赚暴利 无心做实业
中国建材第一网-中国经营报 09-08-12 阅读数:
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景德镇金字招牌的潜在价值正在被挖掘并增值。
目前,在景德镇拥有30位左右的**工艺美术大师,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也有数百人,加上大学教授,他们既是艺术的创作者,同样也是助推景德镇瓷业做强做大的关键一环。许多名家之作的陶瓷作品,少则数千,多则万元以上。
“我们卖的并不是简单的泥巴烧制,而是自己付出的脑力结晶和艺术灵感,很多成名之作就是自己迈向更高舞台从而施展更大的能量。”一位大师向记者如是说。
“卖大师级的瓷器,仗着‘景德镇’的招牌,非常好销,无论是在现货交易还是网上的虚拟交易,名家之作成了抢手货,价格自然也就翻了好几倍了。”一位多年经销名家陶瓷的贸易商告诉记者。
全民“跑会”
前些年,景德镇万人空巷、前呼后拥的一批人,大都去外地开展销会,国内外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目的也极为单纯,赚快钱扎根在每一个“跑会”的人心中。大部分人没有从业经历和经济实体,手中的瓷器也是来自五湖四海,做了些简单的加工处理,就集体外出叫卖,这样规模不下数万人,景德镇不得不多次叫停如此“猖狂”的营销现象。
“开始我真的赚到了不少钱,一次‘跑会’多则2万至3万元,少则也有1万元进账。”对于在景德镇瓷厂下岗多年的余洪(化名)那段时期相当知足。一家三口人完全是要靠这来生活,刨去路费和摊位费,一次“跑会”平均纯利润在5000元左右,如果一个月有个两到三次这样“跑会”机会,并且市场一直保持这样的繁荣,那利润就相当可观了。
这种展销会,不同于一般官方举办,多有民间团队策划筹办,他们收取一定的参展费用,大约摊位费平均1000元左右,开始去的人都是在这一行当中做了许多年的经验之士,他们或多或少能够估算出自己的盈利能力,不盲目不乱价是当时那个时候“跑会”的情况,因此,当时的瓷器价格稳定,并代表了景德镇的工艺水平,成为国内收藏、陶瓷爱好者等人群热衷追捧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