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黑幕:明知是劣品 暗箱操作仍售出(图)

互联网 09-07-28  阅读数:

  7月8日,广东省工商局公布第二季度广东省内陶瓷砖、石材专项抽查结果,佛山市南海银港陶瓷有限公司的建兴牌400mm×250mm 瓷砖和其它两家陶瓷企业的瓷砖、一家企业的大理石板材不合格。  

  有经销商和消费者质疑:既然产品不合格,为什么会流通到市面上?记者为此作了深入调查,从一名原小型陶瓷企业生产副总中获悉其中的一些原因。

  在这些光鲜的瓷砖外表下,陶企的暗箱操作在悄然进行 

  刘先生是佛山一家**陶瓷企业的技术主管。不久前,他还在一家小型陶瓷企业任技术副总经理,工作职责是管理企业生产,对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工作的状况非常熟悉。记者通过熟知的业内人辗转几次才打通他电话。当记者说明情况后,他爽快地答应接受采访,但要求不要在文中透露他的真实姓名和身份。

  据刘先生介绍,他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专业,在陶瓷行业工作了9年,一直从事的是技术工作。2006年他离开原先工作的一家大型陶瓷企业,到佛山高明的一家小企业担任技术副总。当时进这家小企业的原因是希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看重企业老板准备打造品牌的决心。同时,较高的收入也是他考虑的因素之一。 

  但在这家小企业工作了两年后,刘先生选择了离开。 

  “职位、收入各方面待遇都不错,但是企业不重视质量,很难有发展前景,这是我离开的**原因。”

  问题产品可以另走渠道  

  个别中小企业老板,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始终难以放弃眼前利益,将质量让位于成本、效益,忽视质量,这是市场出现不合格产品的主因。  

  刘先生工作时喜欢埋头做事,不喜欢夸夸其谈,一般技术和生产的事情,只要能自己解决,很少找老板,因此深得老板器重。  

  刚进入企业时,老板对刘先生的建议几乎是言听计从,所有制度的制订和开展也很顺利,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明显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也全面改观。  

  一次,企业因设备故障生产了一批翘曲度不符合企业标准的产品,刘先生建议销毁,但老板权衡再三后,让企业销售总经理将产品降低等级进行低价处理。(注:国家标准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企业会在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范围内对产品进行分级,如优等品、一级品等。)  

  据刘先生透露,这种产品的处理方法还算好的,有些企业,产品在企业待销或在终端销售时被工商部门检验为不合格,按规定是不能销售的,但企业往往暗中将产品转移或下柜后,低价销给一些特殊渠道经销商。 

  刘先生说,后来企业陆续还发生过一些小的产品质量事故,老板都以各种方式处理了不合格产品。  

  “一堆不合格品堆在那里,在老板眼里都是他荷包里的钱,他怎么都不舍得的。如果看到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他可能会考虑销毁。走不出这一步,企业很难有作为。”  

  刘先生把类似的意思婉转告诉老板,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质量意识始终很淡薄,虽然经常把质量和品牌建设挂在嘴边,但在降低成本保利润和不惜成本保质量的矛盾上,他显然偏向于前者。这也是不少小企业老板内心纠缠不清的结。”老板不重视产品质量令企业发展前景不明,这让刘先生心生去意。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