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爱迪生——**电光源专家蔡祖泉逝世
互联网 09-07-21 阅读数:
“我听党的话,灯听我的话”是蔡祖泉教授的名言,他被人称“中国的爱迪生”。
50多年前的中国尚未能自主生产自己的灯泡,电光源研究领域更是一片空白,上世纪60年代,自学成才的蔡祖泉创建了我国**个电光源实验室,开始了该领域的系统研究。我国电光源史上**个氢灯、**个高压汞灯、**个氪灯、**个长弧氙灯等一系列成果陆续从他手上诞生。可以说,中国电光源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今天达到极高水平,蔡祖泉教授功不可没。
他开发的新光源、新灯,让生活从此得以改变。当年高压汞灯“亮相”以后,夜晚的南京路便从此告别昏黄的老式路灯,变得明亮而璀璨;如今的中年人,在儿时的记忆中,还对广场上的“小太阳”——“长弧氙灯”记忆犹新;而当年在研制“小太阳”时,为制作玻璃和金属接口处必须使用的耐高温银焊条,他用的是家里的银元。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新闻记者用的是如排球般大小的老式放炮型新闻灯。为了争口气,1963年蔡祖泉开始着手研制“自己的新闻灯”,半年后,中国成功挥别老式新闻灯,生产出自己的仅有钢笔大小的碘钨灯。
1984年,蔡祖泉提议在复旦开设光源与照明工程专业系,如今,作为经教育部批准的惟一在高校设立的光源与照明工程专业,已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1988年,本着强烈的民族责任心,他克服种种困难,成立了中国自己的照明学会;并于同年加入国际照明学会。
知晓蔡祖泉教授的人,都为他一心为国、刻苦拼搏的精神所折服,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只有小学3年级文化水平、学徒出身的他才得以成长为中国**电光源领域专家、中国电光源领域的奠基人。即使卸任后,蔡教授仍坚持每年做出一两个专利。他常笑着说:“爱迪生到晚年仍坚持发明研究,我也得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