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浴市场+五金产业有效整合实现1+1大于2的效应
互联网 09-02-20 阅读数:
卫浴五金配件生产基地,**初是以家庭作坊式集群而发展起来的,地域主要集中在我国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区域性配件基地的形成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市场的需求是检验产品的标准,众多高品质名优品牌,引领行业发展,靠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WTO五年的过渡期已经结束,这标志着国际化大市场在国内的生产竞争份额将增加,企业感受到压力,而这压力带给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影响。对于品牌企业,压力来自国际化的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对于普通企业来讲,主动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积极创优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新的发展动力。
卫浴五金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海战术更需要思路来决定出路。比如某卫浴五金配件生产基地,家家户户都在生产加工各类卫浴配件,产品雷同,市场各自找,机器加工,人工装配,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仅一个地方的生产厂家总户数超过五百家。单体一家小门面的年产值,有的高达一千多万元,而有的只有区区几十万元,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市场产生撞车,出现互相压价,利润日益透明,种种质量问题凸现,多数产品还处在低端低档市场水平发展。在行业市场的口碑,因为价格低廉常常被认为是次品和低质品,当地政府为此也很头痛。
一位有经验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假如要鉴别水**的好坏,就要先掂一掂水**的份量。这只是一种鉴别方法。据一位企业负责人介绍,正规产品是有生产标准的,而原材料的上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偷工减料的产品。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仿制品,特别是仿制**企业的专利产品。
曾有一家宁波企业的发明专利产品被温州一家公司仿制,并且低价冲击市场。当这家企业发现后,运用了法律武器,因为证据确凿,打了两年之久的官司是赢了,但受损的专利产品品牌市场却无法恢复元气。
在我走访以外贸装饰五金为主产品的企业时,还发现,做国际生意困扰他们的一个共同的心理负担是,中国的产品低廉卖不上好价,国外客户对中国产品有偏见,认为中国产品上不了档次,质量不可信,没有保证,为此企业经常会遭遇反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