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资本嬗变小板材蕴藏大机会
互联网 08-12-24 阅读数:
品牌联合推广 领导下游终端产品标准
工业中间产品是否真的需要品牌?它的品牌影响力是否只需覆盖在产业内?如果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是不是非得经历漫长的品牌独立推广过程?
世界**的电脑芯片生产商——英特尔公司当初在电脑芯片市场遭遇的情况,正如今天的板材产业:虽然英特尔的产品性能卓越,但由于芯片是一个技术型的中间产品,消费者购买电脑并不了解芯片质量的差异,所以各大电脑组装商尽可能选择低价芯片,因为这样它在终端市场可以获得价格竞争力并且因为成本控制获得可观的利润。
英特尔为了摆脱困境,他们打破常规,没有试图在价格面竞争,更没有降低产品品质以获得价格竞争力。他们把市场突破市场的注意点从电脑组装商那里转移到了电脑消费者,他们开始一场改写芯片历史的“先行者革命”。
英特尔开始谋求一种与组装商合作品牌推广的商业计划,他们降低每个芯片的价格几美元,条件是要求电脑组装商在电脑广告结尾和产品上添加“Intel inside”字样,同时英特尔公司一改工业中间产品不做宣传的做法,掀起了一场品牌公关运动,它告诉电脑使用者,芯片是电脑的“大脑”,而英特尔芯片是质量**卓越的电脑“大脑”,选购电脑时一定要认准“Intel inside”字样。
结果英特尔公司改变了消费者购买电脑的方式,“Intel inside”成了一种标准,成了好电脑的标志,于是电脑组装商原谅了英特尔的价格昂贵,原谅了英特尔更苛刻的付款条件,因为他们迫于市场的力量,品牌的力量。这时,英特尔已经跨越了单纯的工业中间产品形象,成为产业链终端消费产品——好电脑标准的代名词。
利乐采取的是同样的方式,以前,我们根本不会想到我们喝的牛奶和远在北欧的瑞典有什么关系,但是,当利乐在牛奶包装(Tetra Pak)上宣称自己是保护牛奶好品质的标准时,消费者对中间产品品牌的认知,无形中自下而上给予牛奶制造企业以市场压力,另外,利乐还有另一个自上而下:利乐包装产品与利乐灌装生产线的捆绑销售。
板材行业的品牌联合尝试也已经悄悄开始,德国爱格板材与北京几家大型家具橱柜制造企业进行联合,并明确要求使用“爱格”板材的相关品牌产品必须在消费者购买合同上详细注明,以此暗示消费者:“爱格”是好家具、好橱柜的衡量标准。
这样一来,消费者由原来对板材产品的概念模糊,转向认知到好板材是好家具(好地板等)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板材业的英特尔” 将由此诞生,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认知将强迫中下游厂商向该产业标准品牌看齐,再加上上游原本对下游的产业链优势的自然传导,这就形成一个两面夹击的情形,这种夹击的市场推广战略将加速整个产业的成熟,消费者亦是受益者。
结语
作为产业链上游的板材产业,既有制度改革提供的整合机会,又有产业下游强劲的需求支持,完全符合资本追求投资安全的新标准,再加上创造性的市场推广方式,即有可能在提升其对产业链下游的议价能力的同时,领导产业升级,成为产业链终端产品标准的代名词。
虽然对于资本而言,建立一个工业中间产品品牌,比直接建立终端消费品牌要省时省力得多,然而这一切,也都离不开卓越的日常运营,并且也并非像想象中那么省时省力。总之,世界上没有**安全的地方,对于资本而言,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