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陶瓷产业走到命运十字路口的“七宗罪”
互联网 08-10-17 阅读数:
企业急忙自救
“我们很想知道,政府对于陶瓷产业到底是什么态度?只是简单地要赶走吗?对于佛山这样一个支柱产业的调整,政府是否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彩鸿陶瓷总经理刘胜红无法理解政府的做法。在她看来,佛山市政府今年5月正式出台的三个政策性文件无非就是想强行关闭彩鸿陶瓷这类小厂。“三份文件涉及的指标都不难达到,但是留给我们只有5个月的整改时间,怎么够?”如今大限将至,刘胜红的心里不是个滋味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佛山陶瓷集团没能在建陶市场化道路上站稳脚跟。后来佛陶集团出资和提供部分资金进行改组,从而衍生了30多家陶瓷企业。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如今还健康发展的只有十多家企业,彩鸿陶瓷便是佛陶集团旗下的幸存者之一。刘胜红表示,作为一家企业的经营者,他非常理解政府的做法,但有一点值得推敲,就是关停的标准并不很明确,而且缓冲的时间太短了,原先的发展计划被突然打断了。不少经营多年的陶瓷企业对于自身的“骤死”扼腕叹息。
与其命运相同的还有几百家小企业,它们中的大多数在接到一纸停顿书后,悄然离开了生产线,于他们,还没有享受到丰收的果实就被“送走了”。
按照政府的调整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陶瓷企业将在2009年底关停,为了寻找生存发展的新机会,刘胜红曾前往江西实地考察,准备把工厂迁移出去。等到明年江西的新工厂顺利投产后,佛山的工厂将彻底关闭,届时,办公室仍会继续留在佛山。他希望能够继续通过广东的强大物流条件来发展壮大。
尹虹表示,政府不应该用“腾笼换鸟”的方式来主导佛山陶瓷发展,在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多站在佛山陶瓷企业的角度为企业想一想,引导企业循序渐进地完成产业的升级、扩张、转移,让佛山陶瓷为中国建陶、世界建陶作出较大的贡献。